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诞生于1925年的江南名园“半茧园”内,开创了昆山西医之先河,曾先后命名为广仁医院、昆山公医院、昆山县人民医院、昆山市人民医院。“十三五”期末,医院成功创建为苏州市首批县(市)级、昆山市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查看详情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诞生于1925年的江南名园“半茧园”内,开创了昆山西医之先河,曾先后命名为广仁医院、昆山公医院、昆山县人民医院、昆山市人民医院。“十三五”期末,医院成功创建为苏州市首批县(市)级、昆山市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查看详情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秦霞:那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主任护师
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三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叫秦霞,1985 年 10 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目前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血管外科担任护士长。援鄂之前,我是重症医学科的副护士长。
我是 2 月 8 号晚间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的。当时元宵节刚过,千家万户还沉浸在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心情都比较轻松愉悦。尽管早先我从媒体上获悉,我们国家的疫情已经呈蔓延态势了,情形远比想象的要严峻,但昆山总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
或许是职业敏感使然吧,我私下里曾思量过,自己是一名危重症专科护士,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够格上前线,因为武汉那边当时缺的就是重症科护士。若有需要,我会义无反顾地前往。另外,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完全应该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所以早些时候,我就发短信给我们的护理部主任报了名。在短信上, 我跟他说:我年纪尚不算大,身体素质好,体力也还可以,最重要的是, 我所学的专业跟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匹配。同时,说实在的,我自认为还是有鲜明政治站位的: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必须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突显出党员的先进性。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奔赴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了。
有几件小事,足以令我动容。我自己决定去武汉后,试图帮医院多物色几个人选,于是就反复筛选人员,看哪些人能够配合去。我们重症病房里面有一个 90 后男护士,当天是上的夜班,我打电话过去问他是否愿意跟我一起援鄂抗疫。他丝毫未迟疑,当即答复我说:我不害怕,我愿意跟你去,只要你去,我们就一定会平安凯旋。他没顾得上睡觉,也来不及跟家人打声招呼,更没来得及收拾行囊,就跟随我奔赴江城了。另一个男护士,他正在上夜班,当我致电问他:你愿意去吗?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我们一院这支队伍,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集合完毕了。速度之快、人数之齐、精神状态之饱满,让我振奋与欣慰。
到了机场后,我发现候机厅里面黑压压的全是人,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彼此间不熟识,穿的服装也不一样(我们苏州队穿的是黑色的衣服,别的队伍有的人穿得很鲜艳),但有缘碰面了,都热情打招呼,互致祝福。身临其境的我被当时的场景感染了,心底蓦然升腾起一股自豪感,也特别感动,庆幸自己选择去,那才是明智与正确的。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们理应要为国家、为人民扛起那份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到武汉的第二天就开始接收病患了。当时形势很紧迫,有许多重症病人亟待救治。每一次进入疫区, 我们都十分严格地按流程穿隔离衣、防护服,从不疏忽任何一个细节。穿好后,再进行排气,就是将衣服内的气体往上排掉。刚开始,队友们对穿防护服的步骤不熟悉,依然会觉得这里面有风,而且风是那么大, 有空气在内部流动。尽管口罩的密闭性较好,还是担心自己有暴露的风险。队友们每次回来后都会向我反馈感受。
抗疫期间是个特殊时期,全过程实施的管理是严谨、严苛的,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制度、规程、守则,包括督查制度。各个医院的总领队每天需按排班表专门巡回督查,包括到楼下领饭,上下班乘坐指定的公交车去医院,每天回到驻地进入房间后的消杀和管理,每一步都有流程。这套流程是我们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这次回来之后,我把队里的那些制度规范整理成册,将它出版了。那是我们用血汗凝注而成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以给后人提供一些借鉴。同时出版的还有一本队员写的抗疫日记,收集、梳理了所有人写的日记, 再配上每个人的照片,把它结集在一起。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们苏州二队每日所写的医疗日志,以及每天向战役指挥部汇报的内容(如当天收了多少病人,对内的重要事项,由哪个人负责)经整理后也是厚厚的一本。我想,这些可以为后人提供一个借鉴,今后可能会派上用场。欣喜的是,有一家出版机构愿意帮我们出书,这还是蛮不容易的。如今, 这三本书都已经出来了,由我担任的主编,所以我留了一套。前些日子, 听苏州总领队说他把那套书捐给苏州市博物馆、档案馆了,感觉还是蛮珍贵的。
历经大家的不懈努力,抗疫阻击战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我们离汉返昆的那天,武汉的许多老师都自发地前来为我们送行。在驰援武汉的日子里,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彼此有些依依不舍。当时的场面颇为感人,许多人还落了泪。
事实上,要得到别人尤其是同行的认可,就必须具备技高一筹的本领,或卓尔不群的团队管理能力。刚开始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时,我们也遭遇了一些冷漠。由于我不了解同济医院的电脑程序, 也不明白他们是怎样的一个处理流程,他们就派来几个同行来协助我们,指导我们做一些必要的操作程序,告知领用物资的流程、路径。当时,他们不了解我们苏州队,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有些质疑我们的整体实力。毕竟同济医院在全国属于排名前几的名院,或许早已形成了固有的眼光。但在后来的交往相处中,他们逐渐发现我们的做事效率很高,护士不拖沓,医生更是好样的,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履职,力求把职责做到最好,特别是我们在重症病人的护理方面,让他们刮目相看。有一天,我带领队员把重症病人的房间整理得井然有序,十分到位,把怎样护理病人的规范理得很顺。当他们护士长(来协助我们的老干部病区的护士长)进去看了之后,感慨地说:你们这病房我指导不了,你们的专业我不熟悉,你们弄得特别好。我说:在这点上,不是我们不谦虚,我们确有能力把这些事做到极致,做成样板。所以,她后来不再轻视我们了,连忙给我们竖大拇指,赞叹道:你们这样一个短暂时间里面拼凑而成的队伍,竟然具有那么强大的战斗力,很了不起。她顿了顿又说:你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战斗力,是因为有你这位非常严格的护士长。我们的队友知道后,都感觉很有面子。于是,我乘势而上,鼓励大家继续保持这样一个状态。虽然我们来自于县级市,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标准、护理力量都是上佳的。我们走的时候,同济医院的梁院长都来送我们,诚恳地希望我们有空再回同济医院看看,看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说很感谢我们对重症病人的救治。我和队员们也都蛮欣慰的,觉得我们至少得到了肯定吧,不一定说是有多高的荣誉,但确实收获了认可。
我们回到苏州时,市里给我们举行了一个热烈简短、规格颇高的欢迎仪式,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等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予我们充分肯定与较高评价。记得出发前,在无锡机场欢送大家的时候, 蓝书记就曾说过:此时我送大家出征,希望大家恪守防护规程,注重自我保护,一个都不能倒下,平安回来。待到凯旋时,我再来迎接大家。当时,我们群情激奋,斗志高昂。之后,政府又把我们安置在一个清静幽雅的地方隔离,调整休养身心,我们内心非常感谢政府的关怀, 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还有一点尤为让我骄傲。我们昆山这支队伍一共是 38 个人,其中有 13 名党员和 1 名民盟盟员,其余 24 人都向临时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意味着我们这支队伍的人特别有信仰,特别有凝聚力、战斗力。可以说,我们这支队伍不仅拉得出,而且做得好,打得响。我们苏州二队正是凭着队友们的辛勤工作与默默付出,才取得了抢救成功率排名第三、死亡率最低的骄人业绩。同时,我们昆山医疗队的虞乐群、谢丹和我还荣获了江苏省人社厅的防控疫情记功奖励。这也是对我们整个队伍的肯定和褒奖。
成绩是靠队友们忘我拼搏换来的,荣誉里面凝结着大家辛劳的汗水。我们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奉献,从不讲自己有多苦多累。出征前, 我认为有基础疾病的人最好不上前线,因为我也很害怕有队员倒下。所以,有些人我是不建议去的。但同仁们的热情十分高涨,踊跃请战。譬如重症科的马飞,他是个有高血压的男同志,2010 年参加工作,已经积累了 10 年的实践经验,平时对重症救治这块很熟悉。他晚上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直截了当对他说:我建议你不要去。但他态度十分坚决,说这个时候他如果不去,会感觉自己不配作为重症科的一员, 对不起大家,他说一定要去,至少要奋斗过才能知道。后来,我考虑到他是男生,体力相对较好,又是重症科的,就同意了。我很感激他们。尤其是重症科这些同事,在整个队伍里面发挥的作用很大。还有一点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那个阶段,我们不仅要履行好护士的职能,还要穿着笨拙的防护服做许多额外的琐事,比如给病人倒水、喂饭、洗脚、擦身等,甚至有时还要帮着拖地、洗衣服,多重身份叠加,体力经常透支,有些事情,估计老人的子女也不一定能做到。
最后,我要感谢昆山市卫健委、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领导,还有医院护理部对我的信任和鼓励,让我去做总护理,给了我一次增长见识、学习技能、磨砺意志的机会,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充实、更丰富。回想援鄂 50 多天的历程,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问心无愧,没留遗憾。特别是我们护士这个团体,每当发生突发事故或重大疫情, 都是首当其冲,勇于奉献,恳切吁请全社会多关注爱护护士这个群体, 多理解护士这份职业。当然,作为护士,一方面要秉持初心与操守,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准;另一方面,要尊重科学,注重自我保护,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用博爱仁心守护生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
采访手记
我曾采访过许多各行各业的人,而秦霞是一个令我景仰与难忘的人。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重症医学科的副护士长,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她没有迟疑,没有退缩,毅然抛夫别子,转身逆行, 奔赴危机四伏的战场,这需要何等的胆魄与勇气!在抗疫前线的日子里,秦霞既要履行一个护士长的职责,用柔弱的肩膀扛起重任,用出色的行动践行使命,还要承担起一位副领队的责任,悉心管理团队, 统筹兼顾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与汗水。可以说,她就是昆山第二批援鄂团队的灵魂人物。
整理:褚福海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