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人文荟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荟萃

去年今日,逆行天使——梁梅兰 : 有困难,找梅兰姐!

发布时间:2021-03-04来源: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去年今日,是逆行天使梁梅兰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第36她说:“有困难,找梅兰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抗疫故事。

我叫梁梅兰,1981 11 月出生,2006 年参加工作,临床工作已有 14 年了, 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副主任护师,也是昆山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副队长,对口支援的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也称协和江南医院)。

2020120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冠肺炎是人传人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上海医疗队是首批赴武汉支援抗疫的队伍。看到这些消息后,

我觉得武汉一线最需要的就是护理岗位。于是,我就向领导提出武汉抗疫如果需要,我是没问题的。

2020  1 26 日凌晨一点钟左右,接到了科领导打来的电话, 通知我准备支援武汉抗疫。电话吵醒了我丈夫,他说既然报了名就去吧。

通知来的很突然,尽管之前已有所准备,但当真正要去武汉抗疫时,心中的压力还是有的。当时,武汉疫情的情况不知晓,10 岁的女儿春节前就回盐城父母家了,孩子还小,我离家去武汉,孩子怎么办。说真的,我有一种去了回不来的想法。这一晚,我想了很多很多。我父母和女儿是在农历正月十五知道我去了武汉的。公公、婆婆在陕西老家,我回来休养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我去了武汉。

从苏州出发,到南京禄口机场直飞武汉天河机场。这个时候,武汉已经封城了,整个武汉犹如一座空城,阴沉沉的天气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此时,在我身后是自己的小家庭,面前是一个真实的大武汉。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驻地的酒店。酒店空荡荡的,匆匆而来的志愿者也是束手无策,连我们医疗队具体对接哪家医院都不清楚。直到凌晨一点半左右,我们才休息,但因为天很冷,大家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在领队的带领下,院感组勘察了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选择江夏区人民医院为江苏医疗队的对接医院。刚开始,我们的医护人员是和当地的医护人员同在一个病区工作的。当地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有N95 口罩,也没有隔离服,处于被高风险感染的状态,着实令人担忧。我们随队带来的 17 箱医疗物资在前期的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保证了医护人员从防护用品到紧急药品的合理使用,又起到了零风险被感染的防护作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随时随地都会有人倒下,恐怖、害怕的场景时常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在上一班交接时还好好的护士,到下一班接班时已被感染住院隔离了。这种现象给我们增加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我们肩负着团队中一个都不能少的责任。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

接管江夏区医院一个星期后,面对高度紧张的工作,队员们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焦虑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心理调查,设计了一个样表,领队要求每个队员配合调查。心理调研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 1 28 日至 2 28 日,第二阶段为 2 28 日到撤离时。通过分析得出,自整建制包干后是医护人员心理动态最低潮的时间段,主要体现在院感方面,也就是做好防护方面的工作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事情。我是第一批进入病区的,看到当时医院的污染区、半污染区和工作区的通道是相连的,不利于隔离和消杀,于是利用医院的体检中心改造成隔离区。队员们自己动手搬离体检中心的东西,然后按要求把隔离区改造好,并摸索制定了消杀规章制度和上岗人员的交接班制度,满足了医护人员隔离消杀和安全上岗的需要。院感的培训到位消除了队员们的后顾之忧。

我是护理组长,负责的事情多而杂,领物资,做报表,还要在一线负责病人的住院情况。早先,我发现病区走廊的加床上有一位骨折的老太太,不吃不喝,情绪烦躁。我把盒饭送到她的床边,问她为什么不吃,老太太说她怕大小便。我掀开被子一看,满床的大小便。那时,医院里没有护工,也请不到保姆,家里也没有人来陪护。我就帮她擦洗身子,换了床单、被子。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的,每个班都会去这样做。老太太不识字,每次认出我来,就会说:苏州的梅兰来了,谢谢啊!

在病区,更多的时候是面对“生死一瞬间”的刻骨铭心。有一名55 岁的女性患者,血氧饱和度骤跌到 32%,高流感氧疗无效,需要立即更换无创辅助通气,进行一米不到的近距离接触。操作过程中存在被高密度气溶胶感染的风险,面对技术与心理的双重考验,我们没有犹豫,立刻配合操作,指导病人调整呼吸,配合呼吸机通气,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到了 90% 以上,病情趋于平稳。

到了2月下旬,援鄂的物资补给相对要比前期宽裕,我们就会把一些物资分发给患者,比如吃的喝的等一些生活日常品。这样,我们和病患间交流多了,相互间也知道病患需要什么,配合得更好了。

228日,我们医疗队要承接另外一个病区了。和老太太道别时,老太太拉着我们的手紧紧不放。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只有亲历者才有这种体会。

医疗队转到六病区后,大家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一切都要重头做起,包括物资的分配、人员结构的组成、排班次的安排,还要制定针刺伤应急救治方案和制作火灾安全演练视频。由于工作的强度大、心理压力大,一些队员只能靠药物来入睡。脱防护服的程序必须要经过污染区、缓冲区,再到清洁区,所有的动作都是按要求进行的,不能有半点马虎。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压力。为此,我专门写了一个调查报告,联系了省指挥部心理专家给全体队员作了心理疏导,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之前,医护人员也发生过被针刺和口罩脱落的问题,给护理和被护理者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另外,防护服穿戴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的隔离服有不同的用法。我们有位男护士穿的是黄色的防护服,穿了后明显体感不适,因为黄色防护服是防化用的,不透气又笨重。一天工作下来,这位男护士累的直不起腰来。

病房里存放着大量的酒精等易燃物资,这是我们重点的安全防范地带。3 10 日,我专门制作了一个火灾演练的小视频,让大家引起重视。我们要做到万无一失,不能让一个队员倒下,不能让一个队员被感染。如果有队员倒下了、被感染了,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失败的。在一线,我是队员们的“主心骨”,“有困难,找梅兰姐”是大家的默契。“一个都不能少地把队员们带回家”是我的信念。

六病区中 345 床的病人是来自养老院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充分施展各自的专业技术和才能,给病人吸痰、插胃管、导尿、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心电监护,一切都是为了维持病人的生命。

在驰援武汉的日子里,我们和武汉人民结下了深深的友情。元宵节时,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的视频通话和昆山市领导的慰问,以及昆山杜克大学师生送来的“向日葵”,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满满的正能量。家人的理解、强烈的家国情怀,使我们能够充满信心坚持了下来。

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这样一种特别的形式进行入党宣誓,我是既兴奋又激动,我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共产党员在战“疫”一线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的精神。我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采访手记

“有困难,找梅兰姐”是大家的默契。“一个都不能少地把队员们带回家”是她的信念。梁梅兰这位在武汉一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医护人员,在生死考验面前,义无反顾地选择当战士和勇士,不仅写出大量的调研报告,在实践中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忠实履行职责。梁梅兰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勿忘人民的天使精神,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谆谆教诲。

整理:戴学龙 马美娟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