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刘建芳 : 我没有被困难打倒!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三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叫刘建芳,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我是第二批援鄂队员,我们科一共六个人,我担任组长。
说起这次援鄂,我想可能也是缘分。那天我是中班,是上半夜的班。我平时上班是不带手机的, 刚好那天收了一个病人,他屁股不好,屁股不好的病人要引起压疮,我们要汇报领导,拍给他们看。拿起手机正好十点多,拍好了我就看到群里发信息了,护士长说:我们科要报名了, 第二批援鄂的要去了, 有意愿的赶紧报给我。因为之前已写了请战书, 本来也和护士长说好的, 第一批我们科三个党员都没去,下一批我们一定要去的。我是党员,这个榜样还是要做的。我赶紧发信息给护士长,她立马打电话给我说,你这个情况要和家里人说清楚。因为我和老公都是常州人,家里有两个孩子。春节期间,我婆婆回常州了,还没回来,家里就我们两个人带孩子。我立马打电话给老公,他什么都没说,就说我支持你, 当时真的蛮感动的。 其实,每个人谈到这段经历,心里还是需要有一点点时间消化的, 他们说这个叫“沧桑后遗症”。让我去回忆,我还会有一点控制不住的激动。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当时我就是爆发了,觉得责无旁贷。有个小姑娘来接我夜班,我问她: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结果,她也被我喊过去了。 
护士长让我们赶紧弄名单, 当晚我们弄到一点多,大家基本没睡。我就在科室里躺了一会儿,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才回家。一晚上没睡,脑子挺昏沉的。因为当时群里也发消息了,说东西都有,只要简单收拾一下,我就没带多少东西。临走之前,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我本来是不想跟她讲的,但是想想还是要跟她讲一下。万一我去了再告诉她,她肯定要怪我的。没想到她很激动,当时就跟我讲:你不要去,你给我辞职。我说:“不行,我责无旁贷。”我宽慰她:“你不要着急,你放心,我每天都跟你微信视频。”然后,我就把电话挂了。 当时的情况很复杂,下了飞机,空气中消毒液的味道很浓,整个城市静得让人窒息。我在去的时候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下了飞机, 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有一点恐惧,有一点伤感,又有一点同情,各种各样的感觉,仿佛整个城市沉睡了一样。 我们到了酒店,帮我们办理入住手续的那个人说:我帮你们办完入住手续,也要去隔离了。因为他们酒店也有三个人被确诊了。当时, 我只拿了瓶酒精和发的两件羽绒服。他们说行李晚上没办法到,要到第二天才能拿到。听说酒店也有人感染,我挺害怕的。可当时纱布也没有,又不能去消毒,我就把自己洗洗干净,用吹风机吹吹干,就这样睡了。 前半个月很艰苦。因为我的胆囊切掉了,平时在科里也会拉肚子。但是我没想到去到那边,人家拉一趟两趟,我要拉四五趟,上了一个夜班回来,我就心慌难受。
后来,我想到我妈那时候帮我刮痧,感觉还不错,我就叫一起来的那个小姑娘拿玻璃杯给我刮痧。没有油就用大宝,身上抹好开始刮, 刮好以后拍个照,感觉真的好很多。所以我想人在困难的时候还是会爆发的。我是小组的组长,我想我不能拉肚子,穿好防护服拉肚子怎么办?我年纪大一点,就排白班多一点。早上不敢多吃,但是也不敢不吃, 不吃我怕晕倒,吃了怕拉肚子。我就吃包止泻药然后再去上班。有一段时间吃了肚子疼,我想会不会肠梗阻,后来还好,没那么夸张,但也把自己折腾得够呛。反正怎么不影响工作就怎么来,当时就想把工作安排好,身体上能坚持就坚持,来就是要受苦的,不是来享受的, 你不能退缩,一退缩就不行了。 那时候挺担心的,担心自己扛不下来。我想,要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来了没有完成任务,而且还拖累大家,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而且科里还有年纪小的,我还不能表露出脆弱的一面,所以我很担心。去了以后,我第二天就上班了。我在昆山是呼吸科普通病房,不在传染科,防护服我们之前也没接触过,这次几乎就是从零开始。然而到了那边,你要马上警觉起来,防护服要会穿会脱。防护服穿脱都很讲究,如果穿好了,没脱好,就前功尽弃了,而且还会害了别人。你想想,我们是群体生活的,所以一定要遵守规范。后来,我们就相互督促,一个人在穿脱,两个人在边上监督。差不多半个月,我就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了。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危重症病房的刘建芳
半个月过后,我的手又开始出现问题了。原来我有酒精过敏,但是平时上班是不影响的,摸酒精都不会有问题。可到了武汉,走到哪儿都是酒精,还要戴手套,我估计是酒精和手套的联合作用,导致我的两个手全过敏、蜕皮,暴露的全是嫩肉,很痛。下了班以后,我的两个手全是红的,被子都不能摸,一摸就很痛,全都肿了。 那天,可能也是苦闷,我拍了个照片,拜托这个手赶紧好起来。照片发在群里,同事很关心,还给我寄了药过来。结果给我妈看到了, 半夜十点钟打我电话,哭得稀里哗啦,说:“你怎么啦?你的手怎么这么严重?”我说:“没事没事。”最后,我又哭了一场,以后再也不敢发这样的照片了。 后来,我和他们商量,他们让我多戴一层手套。因为过敏,手上的皮肤很嫩,根本不能碰到酒精,一碰就火辣辣地疼。而我们每天都要用酒精消毒,多戴一层手套,这层手套就等于是我的皮肤。等下班回到宾馆,我才脱掉手套,然后洗澡,洗好澡再戴上手套去消杀。如果上班疼,我就贴点贴膜,十个手指上都贴了,还好,就这样熬过来了。说起手套,我觉得自己还有点小聪明,戴了五层手套都没有影响工作,感觉在那边练就了一身本领,最起码没有被困难打倒。 我们组六个人,关系一直很好。每天下班,我都要问她们今天怎 么样?忙不忙?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穿好?有问题提出来,我跟上边报备。如果有身体上的不舒服,一定要讲出来。我们都分配好的,每个科室的分组长把自己的人带好。我们医院还有个带队的大组长,她也关心我们几个分组长,而我们有问题也会跟带队组长讲。我们要相互安慰,相互支持。我每天都和她们视频,视频是我们六个人的精神支柱。我每天都要看到她们的脸,如果有人一直不出现,我就要去敲她的门,怕她出问题。我跟她们说:视频时你们随便聊,在我这儿你们随便讲,讲了就过了,有什么问题讲出来才好,千万不要放在心里, 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好我们的事情,平安回家,目标一致就行。我们几个人都很乐观,有时聊得天马行空,也会自娱自乐,一个很小的事情大家也会讲得很开心。每个人都要找个寄托,爱看书的看看书,爱听歌的听听歌,爱写日记的写写日记。但是,每天铁定都要看看新闻,我从来没有这么准时到点就看新闻的。 当时心里还有点小感触,这次对于我们夫妻来说是个考验,我们都是经历过磨难的人了。我老公是在外资企业上班的,那段时间单位没上班,他就在家带孩子。家里两个孩子,大的五年级,要开始上网课, 小的中班。带到一个月的时候,他可能有点崩溃了。他说他希望这样累,他不想停下来,停下来会瞎想,所以停下来他就打扫卫生,把家里弄弄干净。我们家对门是医院的好朋友,妇产科的,我一直拜托他们夫妇, 如果没事就去我家里看看。后来到了三月初的时候,他回去把我婆婆接过来了。他说他是有点累了,但我每天上晚班回来,他都要给我打电话,问我今天防护服穿得好不好啊,口罩戴得好不好啊,有没有什么问题呀。还有我妈,我也是每天要跟她视频的,让她安心。就像前半个月那么艰难的时候,我都安慰她,跟她说没什么,哪怕挂了电话可能自己会哭一场。 我们在武汉待了 52 天,不管是医院也好,政府也好,对我们的家庭一直是很照顾的。他们一直跟我们说,家里有什么情况跟我们反映, 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当时想,我是江苏人,我好骄傲! 在武汉,我们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志愿者协助的, 酒店被隔离了,就是志愿者过来帮我们解决一些日常问题。有个志愿者是苏州人,他在武汉工作,我们有什么问题就跟他沟通。想想我们这么辛苦是职责所在,而他们呢,他们图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志愿者更伟大,应该更值得我们尊重。经过这件事情,我们学会了感恩。感谢所有志愿者,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我们医院的领导、同事,感谢我的老公、我的爸妈、我的孩子,感谢他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根本不可能在武汉了无牵挂地和我的战友们一起奋斗。 我觉得收获了很多,虽然遇到了些困难,但收获更多,最起码到老了还有点回忆。我们尽力了,顺利地把这次工作完成了,很感恩。我是 2002 年在大学里入的党,我记得张文宏医生讲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不管你入党的时候是什么初衷,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你了,你就得冲出来。 刘建芳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管护师。这次援鄂,她担任科室内的组长。
刘建芳是我这次采访中遇到的一名比较特殊的护士,她和老公都是常州人,家里有两个孩子。为了这次援鄂,夫妇两人默默地克服了许多困难。刘建芳心直口快,给人一种“假小子”的感觉。毋庸置疑, 刘建芳嫁了一个好老公。这次援鄂,她老公就是她最坚强的后盾。而最麻烦的问题还是来自她自己生理上,比如她的胆囊切除了,刚到武汉拉肚子特别厉害,别人一天拉一两次,她要拉四五次;再比如她有酒精过敏,每天都要比别人多戴一副手套,就连睡觉也要戴着。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刘建芳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决不能让困难打倒。从她的身上,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当代白衣天使内心的强大和善良。
整理:邓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