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人文荟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荟萃

去年今日,逆行天使——何青 : 我就是一个热血青年

发布时间:2021-03-19来源: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何青 : 我就是一个热血青年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三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叫何青,昆山锦溪人,1989 年 10 月生。2011 年毕业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在职苏大本科。现在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的一名护师。


何青工作照

    2020 年除夕夜,我和家人回锦溪父母家过年,看到电视里播出武汉抗疫的新闻,感到疫情非常严峻。我就跟科领导发了一条短信,表示如果有机会去武汉,我报名去。科领导回复我:知道了,你要好好等。

    2020 年 2 月 8 日晚上 10 点左右,科领导来电话说:院里第二批队员去武汉,准备让你去,家里有问题吗?我说:没问题。

    2 月 9 日早晨 7 点下班,科领导打电话让我准备一下,8 点 30 分要到昆山宾馆集合,从硕放机场去武汉。匆匆忙忙,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什么,我回家里看望了孩子和妻子,简单地带了几件换洗衣服, 便随医疗队赶赴武汉。我是到了武汉后,才告诉爸爸、妈妈去武汉的消息。

    2 月 9 日晚上 9 点左右,我到了武汉。一下飞机,那场景很壮观,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 6000 多名医护人员在天河国际机场集结等候出关。直觉告诉我武汉的形势非常严峻,我的心里泛起了一丝紧张感。

从机场到驻地约四十五分钟的路程,路上没有行人, 没有车子,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路边的灯光,不时还有大楼上闪出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灯光。到了光谷高新区,我们住进了一家叫禧玥的酒店, 酒店里只有一个志愿者和大堂经理在留守。武汉三院的工作人员也住在这家酒店。行李还没到, 所有的物资分配分房都是自己在做。第二天,行李和物资到了,我们就开始搬运物资、整理行李。下午 4 点左右,我们接到通知要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我们的病区是 E3-7 病区,E3 代表发热,7 代表第7 楼层,7 楼病区共有 50 张病床。

    第二天傍晚,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一开始穿防护服我们并不熟练, 在二三个小时的时间里,穿了脱,脱了穿,反复地练习。然后,我们就开始排班进舱。

    进舱分三个班次,早班 9 点到下午 1 点,中班 5 点到晚上 9 点,晚班是凌晨 1 点到早上 5 点。其他的班次由苏州二队的医护人员分别轮值。在四个小时的特护中,主要是监测生命体征,管理好呼吸机有无异常以及血滤机报警等护理工作。

何青在武汉同济光谷院区

    刚进入病人的护理间是有恐惧感的,大家都有心理负担和压力。有的病人气管切开,通道是开放的,当你准备好呼吸机管路,打开呼吸机水杯的时候,大量的病毒会从呼吸机管路里喷射出来。为防止感染,我们里外穿了四层护理服,最里边穿的是病员服,第二层是隔离衣, 第三层是防护服,在防护服外面再加一层隔离衣。口罩是 N95 口罩, 再加上两个外科口罩,除了头罩外,还要加面罩,整个头部是套在罩子里面的。戴护目镜时可能觉得松紧带正好,进舱后就会感到带子紧了。平时不知道脑壳疼是什么感受,现在感觉到了,就像被念了紧箍咒一样特别的难受。舱里负压如同高原缺氧,穿了厚厚的防护服很闷热, 忙碌时就会出汗,一会又变冷。我们有一位女同事,就是因为负重负压的问题,导致呼吸困难,头疼、脸色发白,差点休克。实在扛不住了, 我们会临时安排女同志出舱休息一下,她们手上的工作大家一起来完成。

    病房里的患者有气管切开的,有打呼吸机的, 甚至打呼机肾功能衰竭上血滤的都有。危重病人的治疗与护理都是单间管理的,我们是呼吸科(ICU)的,对这些重症病人有治疗和护理的经验,平时工作中也会遇到这些危重病人。

    我记得最深的是 15 病床的一位女病人。这位詹姓病人是多功能器官衰竭的重症患者,也是苏州二队第一次做气管切开手术的病人。这个病人后期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便血1000 毫升到2000 毫升。这些都是带血的粪便,病人身边没有护工、没有家属,只有我们护理人员去处理这些排泄物,每次处理污物需要二三个人一起来完成。这跟平时处理又不一样,穿了厚厚的防护服在负重负压情况下确实很累。像这种病人,从发病到危重恶化时间非常快, 如不及时做气管切开、打呼吸机,就要危及生命。

    病房第一床位的病人是位老爷爷,他感染入院治疗前,就是一个因瘫痪不能自理的病人,家属又不能在身边。当他的新冠肺炎得到控制后,所有的护理陪护都是我们在精心照料着,二三个护理人员扶着他下床活动,进行心理辅导,他内心对我们是很感激的。

    “三八”妇女节那天,所有的护理人员带着鲜花、水果去慰问住院的妇女同胞,祝妇女患者节日快乐,早日战胜病魔,病人深受感动。

    在武汉的那段时间里,除了刚开始的紧张、焦虑和害怕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外,剩下的只有干,努力干。这种负压的焦虑随着平淡期过后, 又会一波袭来,同事们也都会有这种压力,甚至回到酒店都不愿意去交流。第一批去武汉的袁华大哥是我们科室的主任,他在江夏院区那边,我在困难时会与袁华大哥视频相互鼓励。同时,昆山的院领导也会同我们的医护人员连线视频鼓励我们。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问候, 增加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不安的心情也得到了一些宽慰。

    从 2 月 9 日赴武汉抗疫到 3 月 29 日撤舱,再到 3 月 31 日返程, 在这段时间里,我每一天都是在焦虑紧张中度过的。去武汉抗疫,我没有别的想法,我就是一个热血青年,就是想去做点事,使自己有点存在感。我曾经跟我妻子讲过,我是带着初心走的,也是带着初心回的, 也想为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我希望孩子长大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 能和我当初一样为国家出一把力。

    武汉抗疫的这段时间,是我一辈子的记忆。我会继续努力工作, 以后如有突发的医疗公共事件需要我上一线,我还是会去的,这也是我们年轻人的使命。


采访手记

    在 46 位昆山援鄂医护人员中,何青是我第一个访谈的护士。他给我的印象是阳光帅气,淡定谦逊。他在看护重症病人期间,克服了心理、生理上的障碍。这种特定场合的感受,我们是无法体会的。正如何青说的,消除紧张、焦虑和害怕所产生的心理影响的方法,那就是干, 努力干。朴素平淡的话语,也正是他想去努力做的,这就是“带着初心去, 带着初心回”的一个年轻人的担当与责任。

整理:戴学龙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