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人文荟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荟萃

去年今日,逆行天使——姜秋萍:​组织需要,听从召唤!

发布时间:2021-04-02来源: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姜秋萍 :组织需要,听从召唤!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三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叫姜秋萍,1989 年 11 月生,昆山人。2010 年毕业于苏州卫校护理专业,现在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管护师,在护理岗位已有十年的工作经历。

    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我去武汉参加抗击新冠肺炎时,女儿才 3 岁多。在武汉抗疫的 50 多天时间里,我丈夫中断了工作,在家带女儿,我是很感激的。

    2020 年 2 月 8 日,我是晚上的班。晚上 9 点左右,我们的工作群里有去武汉的消息,当时说要去 8 名护士。我就打电话给护士长,问她有没有人报名,还缺不缺人,如需要,我就报名去武汉。当时,刘建芳护士和我在一起,她是要去武汉的,她是党员,是我们科里的资深护士。刘建芳在电话里告诉护士长,如缺人,秋萍可以上的。护士长说人已满了,准备第三批去吧。不一会儿,护士长打我电话,说要老、中、青三结合,你就去吧。然后,护士长关切地问我,家里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怎么安排。我说院里第一批去武汉时,我就与家里人打过招呼,如果需要去武汉,家里人会支持的。

姜秋萍工作照

    科里很快落实了去武汉的护理人员。我打电话告诉丈夫,明天出发去武汉了,你带好孩子。他接到我的电话感到很突然,虽然之前提起过去武汉的事,心里也有点准备,没想到突然就要去武汉了。电话里, 他哭了,我也哭了。他说:你放心去好了,我和妈妈会一起带好孩子的。

    第二天一早,我给我爸打电话,说要去武汉了。我爸电话那边就没有声音了,我知道爸爸也很难受。爸爸说没办法的,领导安排你去也是相信你,要好好保护自己。时间太急促了,说走就走,家里人根本来不及送行什么的。

    2 月 9 日晚,我们昆山第二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员编入苏州二队, 从硕放机场直飞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时,已经是晚上 9 点左右了。那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 多名医护人员同时到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出机场。这场景给我的直觉是,武汉疫情形势严峻,并不乐观。

    到武汉驻地时,我们睡到床上已是凌晨时分。房间里不能开空调, 又没有被子,浑身发冷又很累,就这样迷迷糊糊睡了。第二天早上, 行李到了,开始整理分配物资。然后,领队带我们去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熟悉环境,接着培训,晚上就直接上班,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去考虑恐惧这些问题。我心里想的就是要把事情做好,重要的事情是防护服穿戴练习好。

    2月 10 日,苏州二队安排昆山医疗队出7人上岗,其中人民医院4人,中医院3人,准备去光谷院区上班。记得排班时,领导问我们呼吸科出谁,大家都不说话。我对领队说:我上。没有怕不怕,今天不去,明天还是要去的,我是第一个去的。

    当天晚上,光谷院区正式开始收治病人,很多的病人在等待医治。我是第一批上班的,可又没去成。我印象很深,我们7 人登上了去光谷医院的班车。苏州的领队问我们:为什么昆山去这么多人?我们说:是苏州老师安排我们去的。他说,不需要那么多人,去4 个人就可以了。非常感动的是,我们 ICU 的杨润医生对我们说:男的先上,女的下来。这样,我们 3 个女生就留了下来。第二天,我是去接杨润护士的班, 也是第一个进去的。

    杨润护士帮过我很多。有一次,我跟他一起上班,有一个上呼吸机的病人晚上后半夜消化道大出血,快要不行了。秦霞护士长问杨医生, 晚上谁护理,杨医生说秋萍护理。秦霞护士长对杨医生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说这个病人的护理很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杨医生照顾我, 没有让我进危重病房,替我上了那个班,真是好感动。对这个特护的病人,秦霞护士长会安排轮流护理,每个科都会轮一遍,我前后有 4 次特护这位危重病人。

    平时,我们也在护理病人,生离死别是常事。但在武汉是不一样的感受。这位特殊时期收治的危重病人,消化道大出血,嘴里也流着血, 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病毒。尽管防护服穿戴做到规范了,护理也有些经验了,上班也正常了,但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就是怕,真的很害怕。

    当病人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时,苏大医学院消化科的主任紧急抢救,控制住了病人的大出血。当病人出现肾衰的时候,血透室的老师把病人的血液控制住了。在我们护理的 40 多天时间里,这位大出血的病人, 一直处于昏迷状态。3月 29 日,当准备把她转院送去中法医院时,我们苦苦守护的病人竟奇迹般地醒了,尽管讲不出话来,但她的眼神中闪出了感激之情。我们苏州二队的领队郭队长还特地录制了这个难忘的瞬间,真的很感动。40 多天来的辛勤付出,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最大的安慰。

    在我们护理的病区,总共有 52 个病人,大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和15 个左右瘫痪的重症病人。在对这些病人的护理中,我们扮演了护士、护工、家属 3 个不同的角色。要给他们挂水、打针、拖地板、喂饭、擦身、换尿片、倒水、送饭、换床单,有时还跟他们聊聊天。跟他们聊天也是一门技术活,比较累,老人讲的都是武汉方言,完全听不懂。如有什么需求,我们会向隔壁病床的阿姨请求做翻译。我护理的一个  老太太拉着我的手说:救救我,我要活。我当场就哭了。我说:我们都会救你的,你会好好的。老太太不断地说:谢谢护士,谢谢这些妹妹。隔壁病床的一个阿姨就说:你们这些护士真的是太好了,比她的子女都好。

     在病区主要是护工需求量大,打水是最基本的活。换床单被套是力气活。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换两个病床, 防护服就湿了,面罩上全是雾气汇成水滴下来。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姜秋萍

    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焦虑的状态,尤其是上后半夜的班。前半夜是完全睡不着的,我们一般的状态就是这样子。如果是凌晨一点到五点的班,基本上前半夜是睡不着的,就想着防护服怎么穿,穿得怎么到位, 怎样护理好病人。我们呼吸科有 6 个小姐妹,建了一个小群,在群里就一直聊天,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也会聊,既然来了就不去想那么多了。

    我克服焦虑的一个方法就是吃,什么都吃。由于后期的后勤服务得到了保障,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到各个院区,水果和各色各样的小零食时有分配,同时伙食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以前, 我从来不吃蛋黄的,现在连蛋黄都吃掉了,从来不考虑什么减肥,就这样硬是把焦虑“吃掉了”。还有一个减压的方法就是跟我丈夫聊天, 只要我空下来就聊。我去武汉后,他停下了销售工作,在家带孩子,一般到吃饭的点会陪着我吃饭,边吃饭边跟他聊天。有时,他还会录一段双胞胎女儿的视频给我看。小孩子还不懂,但会说“妈妈加油、中国加油”。看到女儿,我真的很开心,也很想念她们。

    3 月 17号,方舱医院已开始清零,第一批医护人员接到了返程的通知,而我们没有任何要撤离的迹象,等来的消息是上级要求同济光谷院区最后一个撤。那天,我哭了,感到归程遥遥无期,没有盼头。我们 6 个姐妹在这段时间里真的很焦虑,太痛苦了,晚上吃药都睡不着觉。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医护人员也是作了牺牲准备的。3 月 29 日, 在接到撤离通知整理物资时,我们在酒店的库房里发现了一台全新的呼吸机。我们问老师怎么会有一台呼吸机。老师说:这是我从苏州专门带到武汉,作最坏打算用的,是为我们准备的。有一位医生在工作群里说:失败了,明年给我们献菊花;成功了,明年我们一起看樱花。还有的医护人员在赴武汉之前就把银行卡交给了家里人,都是做好牺牲准备来的。

    3 月 29 日,光谷院区开始清舱,最后一个病人转到了中法医院。终于盼来了返程的消息。3 月 31 日,我们拿到了回苏州的机票,心里的不安终于落地了。我们6 个小姐妹商量着,马上就要离开武汉了,我们不哭,要哭回到昆山去哭。在苏州隔离了14 天后,其他地方医院的专车一批一批把医护人员接回去了。我们盼啊,望啊,怎么我们的车子还没来接。没多时,当我们看到虞院长举着“昆山”的牌子来接我们回家时,我们所有的人都拥上去哭了,就像孩子一样终于等到家里人来接我们了。一片哭声,宣泄了所有人在武汉期间所有的恐惧和焦虑。

    在昆山党校,我女儿也来现场接我了。当时,我戴着帽子、口罩,大宝认出我来了,喊了一声“妈妈”。当我摘下帽子时,小宝认出来了,叫了声“妈妈”。太想家了,我现在终于可以回家团聚了。

    在武汉一线,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用我的实际行动, 接受党组织对我的考验,以早日实现我心中的愿望。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情,组织上需要我去做的,我都会服从命令、听从召唤,把所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应用到工作中去。

采访手记

    采访中,我不忍心打断姜秋萍的讲述,很难想象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妈妈,远离家乡,在抗疫前线面对恐惧、害怕、焦虑,竟是如此的坚强。她说:我们也是作了牺牲准备的。接到最后一批撤离通知,在酒店的库房里整理物资时,发现了一台全新的呼吸机。带队老师说:这是从苏州专门带到武汉,作最坏打算用的,是为我们准备的。“失败了,明年给我们献菊花;成功了,明年我们一起看樱花。”这是一种真切的感情流露!

整理:戴学龙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