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人文荟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荟萃

去年今日,逆行天使——陈艳:努力去做!

发布时间:2021-04-02来源: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陈艳 : 努力去做!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三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叫陈艳,1985 年 10 月生, 盐城建湖人,毕业于徐州医学院护理专业。2007 年在苏州娄葑医院工作,2011年 1 月调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管护师,有着 13 年的护理经历。

    新冠肺炎疫情初发时,昆山第一批医护人员已先期支援武汉。我们也清楚武汉一线需要呼吸与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人员,科里的医生、护士大都有援鄂抗疫的心理准备。考虑到事态的严峻, 我也有心理准备,早早地把 7 岁的女儿送到奶奶家,随时准备去武汉。

     2 月 8 日晚上,在工作群里, 第二批赴武汉抗疫报名的消息迅速在群里传开了。当时我在家休息,晚上 11 点左右,护士长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明天一早就要走了。护士长还关切地询问家里意见如何。我对护士长说,我跟丈夫说过要去武汉的,他是支持我去的。虽然心里有了思想准备,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去武汉,原本想可能要过两三天再走的,现在说走,就走感觉太突然了, 一点考虑的余地都没有,容不得你去考虑任何事情。说真的,我脑子一下子都没反应过来。去武汉抗疫的事,我也不敢告诉爸爸、妈妈。我爸爸是一个心思比较细腻的人,知道我去武汉,他肯定会担心和焦虑,睡不着觉的。

    2 月 9 日一大早起来,我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赶到单位集中,与昆山第二批援鄂医护人员在昆山宾馆汇合,从硕放机场直飞武汉。

陈艳工作照

    我们呼吸科第二批去了六个人,就像战士要上战场了,大家的心情都是有点紧张的。我们科室的虞乐群主任,身体不太好,也和我们年轻人一起站在出发的队伍里。对此,我们还是蛮惊讶的,她的身体力行使我们深受鼓舞。

    到了武汉,机场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直觉告诉我们, 武汉的疫情形势不乐观,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从机场到光谷院区驻地用了两三个小时。我给家里人打了电话报平安。此时,我丈夫正在花桥政府的一个隔离点,负责确诊病人的隔离工作。他说:“你自己注意安全,早点休息吧。”我出去这么多天,他也在隔离点一线坚持抗疫,也没有回家

    到了光谷新区的禧玥酒店,由于行李还没有到,没有换洗的衣服, 我们就不能洗澡。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不清楚床有没有消毒,我们也不敢睡觉。晚上天气蛮冷的,房间里不能开空调,我们就在沙发上迷迷糊糊睡了会儿。

    第二天,我们在酒店房间门前门后进行分区布置,并到光谷院区进行穿脱防护服的院感培训,熟悉病区环境。到了晚上,我们就接管病人治疗了。许多队员心里蛮着急的,特别是穿防护服还不熟练。第一批上班的是男队员,他们的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令我们非常感动。正常排班后,就要上班了,我的心里是很紧张的,担心防护服没有穿好, 防护工作没有到位。在指导老师检查后,我们进入了病房开始护理工作。当时,病房里已住满了病人,大都是重症不能自理的患者。刚上班时, 我的班次里还有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一同上班。通过几天的磨合后, 同院的医护人员就在一个班上了。

     有的病人打呼吸机,有的病人切开了气管,排泄物和喷出来的气溶胶都带有病毒。记忆比较深的有一位老太太,她是三级护理,打呼吸机,脏器发生病变,消化道大出血,很多便血不停地流下来,清洁也很费劲,要翻身擦身,光换块尿不湿就要好几个人一起帮忙才能处 理好,班里的六个人都忙不过来。这个病人刚进来时,还可以交流,后来病情恶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打呼吸机,插管,再到气管切开,手术后要对病人卧位通气,把整个人翻过来护理。那个时候确实对于我们护理来说是很困难的

     有一个病人是当地开 120 救护车的师傅,经过医治,病情有了好转,脱了呼吸机,拔了管。拔管后的第二天是我护理的。这个病人原来是靠鼻饲管进食,拔管后可以用嘴吃点东西,由于很虚弱,不能一下子进食,慢慢适应后才可以喝一点稀粥。经过细心护理、精心治疗,他于二十天后就出院了。他对我们还是蛮感激的。

    穿戴的防护服厚重,不易弯腰,打针也不太容易打好,汗水会先变成雾气,接着变成水滴,在面罩上流下来,不透气,很闷。针对这个情况,班里的护理人员会轮流安排队员到病房外面的走廊里透透气, 就这样天天坚持着。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危重症病房的陈艳

    从医院回到驻地也是有流程的,首先是要把外面的衣服消毒, 然后进入每个区域进行消毒,整体消毒完了才能进房间。到了房间还要继续进行个人卫生的消毒,衣服要泡在水里,房间地面要喷洒消毒液消毒。按流程规定,光洗澡都要洗半个小时左右。上班时已经很累了,回来还要完成必须的一些流程,人就像散了架子似的,昏昏沉沉的。我们有个工作群,回到房间后会相互督促,相互关心,就怕有个万一。我们的团队蛮好的,六个小姐妹都会在群里相互聊聊,有些焦虑也能缓解了。

    吃饭有时也吃方便面,盒饭凉了就把菜放在热水里泡一泡,总比吃凉的好。睡的地方也不一样,双床房还可以加床被子,单床房就只能凑合凑合了。后来,物资供应基本上有了保障,给我们加了电热毯。

    在武汉的那段时间,爸爸经常和我视频,我都会换成语音。他平时很少与我视频的,这段时间却会时不时和我联系。我是怕爸爸担心我,一直没有告诉他我在武汉抗疫。直到从武汉回来,我才告诉他。爸爸知道我去武汉感到非常惊讶,不时流眼泪。妈妈对爸爸说:回来了,还要流眼泪?听着爸爸、妈妈的话,我的心里酸酸的。 

     3 月 29 日,光谷院区开始清舱。31 日,我们离开武汉,回到苏州。武汉抗疫,也许是我人生经历中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现在,回到了原来的环境,学习与工作一切如常,我也不会去多想。只是想,自己安全回来,家人健康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经历的一切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体会,我会和以往一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采访手记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内心想说的也是想努去做的。”陈艳的这句话是一个普通护士在武汉一线护理病人的真实写照。她在武汉抗疫战斗了五十多天,她的丈夫在花桥沪昆高速公路出口隔离点也同样战斗了五十多天。她说,武汉抗疫也许是她人生经历中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在她心中,家人健康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这段经历是她对人生的体会。

整理:戴学龙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