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人文荟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荟萃

去年今日,逆行天使——张丽慧:今年的生日,我在武汉!

发布时间:2021-04-02来源: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张丽慧 :今年的生日,我在武汉!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管护师

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三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叫张丽慧,1989 年 3 月出生,昆山锦溪人,本科学历。2010 年从上海市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护理学大专毕业后参加工作。2016 年成人教育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护理学专业。现在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我今年 31 岁,生日来临之际恰好在湖北省武汉市参加援鄂医疗志愿服务,在外度过了一个最特殊的生日。领导和同事们为我准备的生日蛋糕,让我品尝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张丽慧工作照

临危受命,奔赴战疫第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第一时间向组织报名要求参加援鄂医疗志愿服务队,随时听候出征命令。
    记得那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五(2 月 8 日)的深夜,当时我家两个儿子5 岁的大宝和1 岁多的二宝分别住在我妈妈和婆婆家里。23:40 许, 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吵醒,是护士长的来电,告诉我医院将再次(第二批)抽调医务人员去武汉开展医疗志愿服务,其中心血管内科将派6人前往。参加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性格开朗,身体素质好。护士长专门来电征询我本人和家属的意见,让我必须马上给予回复。我一边手持着电话,一边叫醒沉睡中的丈夫。我丈夫睡眼惺忪地反问我是不是也要派他去呢。随后,我们夫妻俩迅速作出决定,响应组织号召,参加医疗志愿队。随即我打电话告诉了我爸,听筒里能明显感觉到爸爸愣了一会,随后便宽慰我说尽管放心去吧,家里的一切有人照应着呢!就这样,我和丈夫一夜无眠,等待着出征前的集合。

    次日清晨,我分别电话告诉了我舅舅、公公和婆婆等人,他们都支持我的决定。我舅舅是上海的一名医生。2008 年“5·12”汶川地震后,他毅然参加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电话里,舅舅特意嘱咐我到了“灾区”后的注意事项。上午,我简单收拾了一些行李,一到医院就被安排乘车前往无锡机场,和苏州市区以及兄弟区市的医务人员编队成为江苏省第五批医疗队苏州二队。从集合到正式出发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本来我妈妈还想着中午烧一些好吃的菜等我回去吃一顿,没曾想从 2 月 9 日出发至 3 月 31 日返回苏州,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在抗疫第一线战斗了 50 多天。

大“敌”当前,上阵便打

    我们苏州二队抵达武汉市的时间是 2 月 9 日的夜晚,集中住宿点安排在当地的禧玥酒店。当晚,我就重点研究学习并初步掌握了专门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护理须知以及如何加强自身防护的基本常识。首先,必须佩戴 N95 口罩和外科用口罩,戴护目镜,穿防护服;其次, 手上要同时戴 2 ~ 3 个医用手套,脚上配鞋套,头上戴医用帽子;再有就是自己的衣服要尽量少穿。因为是初次接触这些特殊的医用装备, 第二天在实习操作时,穿戴完毕用时将近 40 多分钟,等到后来熟练了也要花费 20 多分钟的时间。穿上那些特殊的工作服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地闷气、恶心,即便是坐在那儿不动都觉得喘不过气,更何况还要来回奔跑忙碌,直到一个多星期后才渐渐地适应。佩戴护目镜极容易起雾,涂抹一些去雾的液剂也不管用,忙的时候只能眯着一只眼睛通过镜片上面某一个没雾化的空处“偷偷地”看东西。全副武装的同事相互间对话都很费劲,往往要侧身侧耳凑近了才能听得清。相互之间最熟悉的只是对方的眼神,通常情况之下不知道对方的长相。更为难堪的是,一个班次下来,我们的内衣要被汗水浸湿多次,常常是湿了又焐干,焐干了又被汗水浸湿。
根据排班,我们被安置在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平时,我们的行动轨迹只有住宿点和医院两点一线的范围。从住宿点到病区必须乘坐专用班车摆渡前往,回到住宿点后也不能随意外出,更不得擅自离开酒店。平时和苏州、昆山的队员以及住宿在其他酒店的当地医护人员之间的接触只有在上班时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经过改造带有负压病房、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在进入病房之前,首先要经过清洁通道,完成必须的一些医务消毒准备;接着进入半污染通道,这个通道里面共设有 5 个缓冲间,在不同的缓冲空间完成一系列防护穿戴等。每两人一组,相互间要检查督促,帮助对方规范正确穿戴防护服、帽子、手套、鞋套等;最后才能进入真正的病房——污染区。就是在如此特殊的环境中,我们与新冠病毒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张丽慧

兼职护工,一线成长

    我所在的 E3-7 病区共有 50 张床位。我们一个班 10 来个医护人员分为 2 个组,分别照看 20 多个病人。来这里接受治疗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普遍症状是呼吸不畅,有的还出现呼吸衰竭。个别患者因气管切开后必须要用有创呼吸机,这也是我来到武汉医院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接触并掌握的一项新设备、新技能。还有的患者原来就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半身瘫痪等,这给他们的康复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同时,由于一直以来无法查明新冠肺炎的病源,医院的救治方案也无法得到统一,经常要根据上级抗疫指挥部下达的治疗方案指令随时调整。客观上,此次武汉市区总的患病人数较多,又是极容易被感染的传染病。时间上恰逢年末岁初,医院的护工奇缺,加上患者一般都是由所在社区工作人员送到医院医治,为避免潜在的传染, 患者不得留家属陪同, 他们所带的物品也不宜过多,甚至连替换的内衣裤也没有。于是,我们医护人员在做好日常医治护理的同时,也兼职当起了患者的护工甚至是“保姆”。
    我们的作息安排是每 4 小时为 1 个班次,一天分6个班次连轴转,比如上白天班,要在当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危重症病房的张丽慧天上午 7 点钟左右起床,吃过早饭后 8 点钟从住宿点乘摆渡车约 20 多分钟后到达医院。通过重重“关卡”,花时约40 分钟,9 点前在病房里和上一班的同事进行交接班,然后就要忙碌到下午 1 点下班。下班时脱装备流程与来上班时穿装备流程正好相反,下班后走出医院返回住宿点花时约 1 个小时,然后个人清洁洗澡需要半小时左右,接着是清洗消毒换下来的衣物,再消毒房间等,15 点前后才能吃到“中午饭”。在将近 7 个多小时的医护工作中滴水不喝,一直在忙碌,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光谷院区一下子接收了 300 多名患者。我们 E3-7 病区的第 1 床和第 25 床病人,他们已经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全靠护士一对一地悉心照料。时间长了,医患之间成为了真正的患难之交。我们经常会把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给医务人员的衣物、水果、泡面等匀出一部分发给患者,保证每一位病人都能吃得到吃得好,医患双方作为同一战壕中的“战友”,战胜病魔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作为有着 10 年工作经验的我来讲,平时给患者输液,在患者胳膊上扎个针并不是难事。但是,由于我们穿的是防护服,手上同时戴着2 ~ 3 层手套,做出与平常同样操作的手在这个时候却不听使唤了, 本来最简单最“小儿科”的事情却成为了一件难事。有一次,我值班时先后给三位患者扎针,全都是一针就扎准的,丝毫不费劲,不用去返工。当天与队员分享成功喜悦的时候,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永生难忘的生日派对

    3 月 16 日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我和队员们轮休。在二楼休息区我遇见了领队虞乐群主任和秦霞护士长。她们笑盈盈地拿来一块蛋糕, 并真诚地对我说了声“生日快乐”。啊!今天是我 31 岁的生日,我自己都差点忘了!多亏了昆山医院同科室伙伴记得并特意为我预订了蛋糕。随后,领队在投影仪上播放了昆山医院同科室伙伴预先录制好的祝福视频。看着半个多月没见面的亲人、同事,我的眼泪哗地止不住流了下来。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太想念昆山的亲人了。这时,武汉同济医院党支部也派人送来了蛋糕和生日祝福,我真的是太受感动了。武汉同事、昆山同事,你们都是我最亲的人!
    由于疫情,相互间不宜长时间集聚,于是我给每位同事切分好了蛋糕,大家拿着蛋糕便回到各自的房间。此时的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在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在当地物资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组织上和同事们没有忘记我,竟把我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生日牢牢地记着,是他们陪伴我度过了一个看似简朴但意义深远的特殊生日。我细细地咀嚼着蛋糕,品尝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古人云“三十而立”,我今年已三十有一,经过了援鄂的特殊经历, 我进一步确立了对生活的信心。我大儿子大宝也变得异常坚定。他知道自己妈妈是去武汉打病毒的,一直嚷嚷着说等他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医生,去打病毒。也正是通过这场特殊的战疫洗礼,使我和我们全家愈加变得自强自立。
说句大实话,在援鄂期间我也有担心,也会害怕:万一我被感染了病毒怎么办?这次援鄂任务什么时候能结束?面对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还得继续为他(她)端屎、端尿、洗衣、喂饭?“未知”横亘在我面前,使我产生巨大的恐惧。受诸多焦虑、孤独的煎熬,年纪轻轻的我失眠了,体重也有明显下降。没过多久,我的额头上竟长出了恼人的“痘痘”且至今未愈。但是,最终我还是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 充分发挥自己娴熟的业务技能,为武汉新冠病毒患者解除了病痛。虽然我们 E3-7  病区出现过一例死亡病例,但是总体医护情况可控,绝大多数的患者都已治愈出院。这份成绩有我的艰辛付出。对于这样的结果, 我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采访手记

   接受采访的张丽慧护士在我面前丝毫不作掩饰。她坦言,这次参加赴武汉抗击疫情医疗队,一方面是自己内心早已有了充分的准备。科室里总要有人参加,与其等着组织上指定,不如自己主动报名参加为好。去的时候内心很平静,回来之后心情也没有太大的波折,一切如常。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很正常。我们都是普通人,都得依赖于自己的职业养家糊口,但在工作中始终要以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为根本出发点。事实证明,我努力过了,我也见识过了。每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大灾大难面前,需要的是一颗常怀感恩的心,一颗愿意为社会做出有益事情的责任心。

整理:蒋 森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