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人文荟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荟萃

去年今日,逆行天使——张洁:平安归来,不辱使命!

发布时间:2021-04-06来源:

张洁 :平安归来,不辱使命

图片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护师

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三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叫张洁,今年 36 岁,毕业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专业,职称是主管护师。我是徐州人,2007 年大学毕业后就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了,最早从事的岗位是感染科,后来在心内科、呼吸科都各待过三个月。2008 年初, 我去了感染科工作,一直到现在。我是第二批次“昆山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医疗队”中的一员。2020 年 2 月 8 日晚上 9 点多,我们护士长发信息给我,当时我在陪儿子睡觉,后来夜里醒来看到信息内容,就直接回复说我愿意去,然后第二天早上就走了。我们是第二批次去的,医生去了 5 人,护士去了 20 人。

图片
张洁工作照

2月9日上午 9 点多,我们到医院集合,医院给我们简单举行了一个欢送仪式,然后 11 点左右到昆山宾馆与中医院的医护人员集合。市委书记等领导们为我们医疗队送行。医院为我们每个人都备好了一个行李箱,里面有一些必备生活用品、防护用品以及应急药品。因为有了第一批次医疗队的经验,所以他们也知道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都帮我们备全了。我那会儿走得比较匆忙,自己就带了一套睡衣,其他都没准备,好在医院都为我们准备好了。

我参加驰援武汉医疗队这件事其实只告诉了我老公和儿子,没敢跟我爸妈讲。后来临上飞机的时候,刚好跟我嫂子聊天,就说到这个事情了,然后她发了朋友圈, 被我爸妈看到,爸妈就给我打电话了。当时接到亲人电话,心情还没平复,所以不敢跟他们多说话,一说话就哽咽,眼泪就要流出来,所以简单地说了两句就挂掉了。跟我们在一起的有个苏州医院的院长,他好像是学过心理学这一块的,就经常给我们疏导。我们人也多,大家相互间照应也多一点,所以在心态这一块总体情况还好。

图片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危重症病房的张洁

我们对口支援的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整个院区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到达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就集结在一起,由当地特训护理部的主任给我们做了一些院感知识的培训。培训过后,我们对口支援的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整个院区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到达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就集结在一起,由当地特训护理部的主任给我们做了一些院感知识的培训。培训过后,我们负责的是 E3-7 病区,最大的病人年龄有 80 多岁,最小的是10 来岁,多数是年纪比较大的病人。我们一个班白天时段最多 9 人,夜间是 5 人,每天照顾 20 多个病人,有严重的插管病人还需要特级护理,也就是专人护理。有一次,我负责一个插管的病人,接班的时候那个病人突然心脏骤停了,本来以为他不行了,后来他心跳又恢复正常, 但仍是处于深度昏迷的状态。这位病人大概 60 多岁,块头很大,两腿之间都拉了稀便,也不能动他,动一下,大便可能都会流出来。当时接班后,我想大便那么多,怎么清理掉?后来,我就拿了个袋子放在边上,拿纸巾一点一点把大便给吸到纸巾上,然后再扔进袋子里。因为我们要密切接触病人和他们的分泌物,所以我们是三级防护,除了基本的防护服外,还要带上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操作的时候更不方便。我弯着腰处理了好久才把大便清干净,再帮病人把皮肤清洁好,衣服、床单、被套换好。整个过程大概有 2 个小时左右。处理完后,我全身都是汗,整个全面屏也湿透了。不过最后那个病人也康复出院了,这是比较好的消息,让我觉得我们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还有一次,我刚进病房,一个 70 多岁的阿姨看到我,就说:你又来上班啦。我说:阿姨,我们每天上班好多人的,而且可能还带着这三级防护装备,包得严严实实的,包括眼睛都是要透过护目镜才能看到的。你会不会看错了?她说:我不认识字,你上面的字我不认得, 但是我记得你昨天给我换床单的,对不对?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子的。她虽然不记得我的名字,但当时我心里却觉得挺感动,就觉得被他们像家人一样记住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有一个老爷爷在我去给他做治疗的时候说:我是经过这次住院, 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真的好。其实,我也是通过这次支援才感觉到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很强大。因为,当时那些病人不管年纪有多大,或者病情有多重,基础疾病有多少,无论产生多少费用,真的是每一个病人都不放弃的。很多高龄病人本身基础疾病就很多,也不一定看得好, 每天的费用都要几万块,但是真的一个都没有放弃。我们病区共收治病人 70 多人,只有 1 个病逝,而且还是因为其他基础疾病,其他全部康复出院了。所以,在这段抗疫期间,我也是深有体会,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可以更多地扛起一份责任。如果今后还有这样的紧急任务,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在武汉期间,大家都是处于一种隔离状态,每个人待一个房间, 基本相互不做交流,遇到不懂的,就在微信群里或者电话里沟通,极少会聚集在一起,也不允许聚集,所以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也基本都是自己克服。但是在支援期间,领导对我们都挺关心的,也一直会跟我们沟通,让我们有什么困难要跟他讲,后勤保障也都很到位。这让我们觉得身后还有一群人在跟我们一起奋战。比如刚到武汉的时候, 饮食上每一顿都有萝卜,大家都相应会有一些腹泻的症状。后来大概十多天后,江苏就派了厨师过来给我们改善伙食了,伙食都挺好的, 还额外给我们加了两个菜。当地的医生、护士也对我们非常关照。刚去的时候,因为接到通知很紧急,我们休息的时候就在楼下练习穿脱防护服。病区的护士长刚好路过,她看我们不是很熟练,就过来给我们指导,还给我们亲自示范整个流程,并让我们加她微信,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她。

总的来讲,我们这次支援武汉医疗救护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 撤离的时候基本病房也清空了,所有病人都康复出院了,我们也都安全健康地回来了。我记得走的头一天,我跟老公说:我要去武汉了, 万一感染了治不好,要不要先把遗嘱写好?因为那会也知道有医生、护士被感染的案例。他就说:不会的,你不要多想,安心去、平安回。我也很感谢我的家人,我们本身就一直要上夜班,经常不在家。我老公是做建筑的,平时也比较忙,我婆婆在家帮我们照顾孩子。他们都很支持我,因为有了后方的支持,我这次去支援武汉才比较安心。以前, 我很多事情都会放在心上,但是通过这次经历,我觉得除了生死之外, 其余全是小事。只要我们平安地回来,把工作完成好,不辱使命,就可以了。

图片

张洁全家福

采访手记

采访前,张洁同志身穿一条白色连衣裙缓缓向我走来,让我顿时就觉得“白衣天使”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吧。她说话声音很温柔,就像邻家姐姐。很难想象,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在疫情面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支援重症病区。在采访中,我几次忘了提笔记录,她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为挽救生命挺身而出的精神令我敬佩;她乐观向上、积极主动、为病人担当临时家属的责任心值得我学习。在疫情面前, 她们奔赴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白衣天使”这份职业的价值, 诠释了医护人员平凡中的伟大。

整理:田佳玫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张洁 :平安归来,不辱使命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护师

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三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叫张洁,今年 36 岁,毕业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专业,职称是主管护师。我是徐州人,2007 年大学毕业后就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了,最早从事的岗位是感染科,后来在心内科、呼吸科都各待过三个月。2008 年初, 我去了感染科工作,一直到现在。我是第二批次“昆山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医疗队”中的一员。2020 年 2 月 8 日晚上 9 点多,我们护士长发信息给我,当时我在陪儿子睡觉,后来夜里醒来看到信息内容,就直接回复说我愿意去,然后第二天早上就走了。我们是第二批次去的,医生去了 5 人,护士去了 20 人。

张洁工作照
    2月9日上午 9 点多,我们到医院集合,医院给我们简单举行了一个欢送仪式,然后 11 点左右到昆山宾馆与中医院的医护人员集合。市委书记等领导们为我们医疗队送行。医院为我们每个人都备好了一个行李箱,里面有一些必备生活用品、防护用品以及应急药品。因为有了第一批次医疗队的经验,所以他们也知道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都帮我们备全了。我那会儿走得比较匆忙,自己就带了一套睡衣,其他都没准备,好在医院都为我们准备好了。

    我参加驰援武汉医疗队这件事其实只告诉了我老公和儿子,没敢跟我爸妈讲。后来临上飞机的时候,刚好跟我嫂子聊天,就说到这个事情了,然后她发了朋友圈, 被我爸妈看到,爸妈就给我打电话了。当时接到亲人电话,心情还没平复,所以不敢跟他们多说话,一说话就哽咽,眼泪就要流出来,所以简单地说了两句就挂掉了。跟我们在一起的有个苏州医院的院长,他好像是学过心理学这一块的,就经常给我们疏导。我们人也多,大家相互间照应也多一点,所以在心态这一块总体情况还好。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危重症病房的张洁

    我们对口支援的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整个院区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到达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就集结在一起,由当地特训护理部的主任给我们做了一些院感知识的培训。培训过后,我们对口支援的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整个院区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到达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就集结在一起,由当地特训护理部的主任给我们做了一些院感知识的培训。培训过后,我们负责的是 E3-7 病区,最大的病人年龄有 80 多岁,最小的是10 来岁,多数是年纪比较大的病人。我们一个班白天时段最多 9 人,夜间是 5 人,每天照顾 20 多个病人,有严重的插管病人还需要特级护理,也就是专人护理。有一次,我负责一个插管的病人,接班的时候那个病人突然心脏骤停了,本来以为他不行了,后来他心跳又恢复正常, 但仍是处于深度昏迷的状态。这位病人大概 60 多岁,块头很大,两腿之间都拉了稀便,也不能动他,动一下,大便可能都会流出来。当时接班后,我想大便那么多,怎么清理掉?后来,我就拿了个袋子放在边上,拿纸巾一点一点把大便给吸到纸巾上,然后再扔进袋子里。因为我们要密切接触病人和他们的分泌物,所以我们是三级防护,除了基本的防护服外,还要带上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操作的时候更不方便。我弯着腰处理了好久才把大便清干净,再帮病人把皮肤清洁好,衣服、床单、被套换好。整个过程大概有 2 个小时左右。处理完后,我全身都是汗,整个全面屏也湿透了。不过最后那个病人也康复出院了,这是比较好的消息,让我觉得我们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还有一次,我刚进病房,一个 70 多岁的阿姨看到我,就说:你又来上班啦。我说:阿姨,我们每天上班好多人的,而且可能还带着这三级防护装备,包得严严实实的,包括眼睛都是要透过护目镜才能看到的。你会不会看错了?她说:我不认识字,你上面的字我不认得, 但是我记得你昨天给我换床单的,对不对?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子的。她虽然不记得我的名字,但当时我心里却觉得挺感动,就觉得被他们像家人一样记住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有一个老爷爷在我去给他做治疗的时候说:我是经过这次住院, 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真的好。其实,我也是通过这次支援才感觉到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很强大。因为,当时那些病人不管年纪有多大,或者病情有多重,基础疾病有多少,无论产生多少费用,真的是每一个病人都不放弃的。很多高龄病人本身基础疾病就很多,也不一定看得好, 每天的费用都要几万块,但是真的一个都没有放弃。我们病区共收治病人 70 多人,只有 1 个病逝,而且还是因为其他基础疾病,其他全部康复出院了。所以,在这段抗疫期间,我也是深有体会,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可以更多地扛起一份责任。如果今后还有这样的紧急任务,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在武汉期间,大家都是处于一种隔离状态,每个人待一个房间, 基本相互不做交流,遇到不懂的,就在微信群里或者电话里沟通,极少会聚集在一起,也不允许聚集,所以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也基本都是自己克服。但是在支援期间,领导对我们都挺关心的,也一直会跟我们沟通,让我们有什么困难要跟他讲,后勤保障也都很到位。这让我们觉得身后还有一群人在跟我们一起奋战。比如刚到武汉的时候, 饮食上每一顿都有萝卜,大家都相应会有一些腹泻的症状。后来大概十多天后,江苏就派了厨师过来给我们改善伙食了,伙食都挺好的, 还额外给我们加了两个菜。当地的医生、护士也对我们非常关照。刚去的时候,因为接到通知很紧急,我们休息的时候就在楼下练习穿脱防护服。病区的护士长刚好路过,她看我们不是很熟练,就过来给我们指导,还给我们亲自示范整个流程,并让我们加她微信,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她。

    总的来讲,我们这次支援武汉医疗救护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 撤离的时候基本病房也清空了,所有病人都康复出院了,我们也都安全健康地回来了。我记得走的头一天,我跟老公说:我要去武汉了, 万一感染了治不好,要不要先把遗嘱写好?因为那会也知道有医生、护士被感染的案例。他就说:不会的,你不要多想,安心去、平安回。我也很感谢我的家人,我们本身就一直要上夜班,经常不在家。我老公是做建筑的,平时也比较忙,我婆婆在家帮我们照顾孩子。他们都很支持我,因为有了后方的支持,我这次去支援武汉才比较安心。以前, 我很多事情都会放在心上,但是通过这次经历,我觉得除了生死之外, 其余全是小事。只要我们平安地回来,把工作完成好,不辱使命,就可以了。

采访手记

    采访前,张洁同志身穿一条白色连衣裙缓缓向我走来,让我顿时就觉得“白衣天使”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吧。她说话声音很温柔,就像邻家姐姐。很难想象,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在疫情面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支援重症病区。在采访中,我几次忘了提笔记录,她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为挽救生命挺身而出的精神令我敬佩;她乐观向上、积极主动、为病人担当临时家属的责任心值得我学习。在疫情面前, 她们奔赴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白衣天使”这份职业的价值, 诠释了医护人员平凡中的伟大。

整理:田佳玫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