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永不悔,追吾之初心;
信仰永不灭,逐吾之荣耀;
回望来时路,丹心写忠诚。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是党员先锋模范人物、原心血管内科主任、医者楷模谷惠敏同志。
一次偶尔的机会,一份泛黄的入党志愿书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打开它,读了她的入党志愿书。“我是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哺育成长起来的医务工作者。我由衷的为我们党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又为林彪‘四人帮’给我党造成的巨大损失而感到无比的心痛。从少年时代起我就想着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由于自己努力不够及种种客观原因,我的这一愿望没有实现,但我要求入党的信念并没有因此动摇过。今天,我再一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这段话深深地吸引了我,谷主任,我敬重的心内管内科主任,不管再忙再累,几乎每天都能在病房或者门诊遇到她,她就是一名行走的的医者、楷模,她大医精诚、敬业为民。有幸走近她的内心,叙写关于她的故事,心中的满足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她的入党志愿书中,我读懂了她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与向往,那是由来已久、深植于心的情感。
她说“党伴随着我成长,所见所闻,让我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党的情感越发浓烈。革命先烈们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一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那个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党员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从那之后,我萌生了向党靠拢的念头。 ”
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成长在新中国的她感受到了生活安定幸福,远离了战火纷飞、饥饿困顿,她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来的,我们一定要在党的旗帜下,为人类发展、民族进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她说“小姑娘,你们是年轻的医务工作者,我很幸运,我年轻的时候和你一样,有宝贵的学习的机会,我加倍珍惜。想着自己要多学点知识,多学点本事,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多做贡献,这种纯洁的思想一直勉励着我,催我奋进。1983年,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看着同事们兢兢业业工作的情景,高强度、超负荷、病情复杂、变化多样,他们忙地汗流浃背、加班加点就是常态,但从不抱怨,我也是跟着后面捋起袖子努力干,吃住几乎都在医院,白天上完班,晚上就住宿舍备班,空就啃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科室有事,不管深夜几点,我肯定是冲在最前面,这是作为一名心向党的同志该有的觉悟,你不知道那时候我有多羡慕他们胸前戴着那枚党徽,格外的耀眼!我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专研业务、与人为善……总之,做一个业务精湛、任劳任怨、思想行动过硬的优秀的人!”她面带微笑,从容淡定的述说着那段追逐初心的往事,目光坚定,嘴角微微上扬,那种对于党的向往与憧憬深深地感动着我。
她说“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的那一天,我终身难忘,面对党旗宣誓的时候,我的眼前浮现出了那些为祖国解放、为了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的坚贞形象,那一刻,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员感到自豪和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我的行动向党表示忠诚。”
36年,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来时路,灼灼赤子心。
她,刻苦钻研,用高超技术守护患者。 谷惠敏同志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技术。调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以来,开展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了700余病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1998年,她以柔弱女子的肩膀担起大内科病区主任的重担,从此更是以身作则,领导科内的医师努力攀登医学高峰。尤其在专业心血管内科领域,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身着十多斤的铅衣,在手术台上忘我工作,为患有致命性心律失常、反复发生阿-斯综合征的160余名患者,植入了临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患者的生命。2002年,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开展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做到每位医师均能应用,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了抢救的及时性,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在她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位老人,十多年来反复头晕、晕厥,甚至于突然晕倒而至下肢骨折,有的医生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的医生诊断为癫痫发作,但经多次治疗后仍反复发生晕厥,老人非常苦恼,时常担心什么时候又会晕倒。一次会诊,她诊断他多次晕倒的原因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并建议手术治疗----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这时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早已是满肚子的怨言“钱已花了不少,可是病还没看好!”当他得知手术费用需要上万元时,更是大发脾气,坚决不肯接受谷主任的治疗方案。但是当老人再次晕倒而来看病时,谷惠敏同志仍然耐心地对老人及其子女进行宣教工作,老人终于接受了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方案。手术后老人的头晕症状神话般的消失了,精神饱满,眼睛看东西也觉得清楚了,再也不用担心晕倒骨折了。老人感慨不已,后悔当初不该错发脾气。面对此情此景,她微微一笑,说:“我们看到病人因为伤痛而忍受煎熬,我们应该像他们的亲人一样感到揪心,丝毫不计较他们因病痛而产生的无礼,我们的言行应该是冷静的,但我们的内心必须是炽热的。”
她,一视同仁,用真诚人性关爱患者。 谷惠敏同志对病人的和蔼关怀是有口皆碑的,在给予医学治疗的同时,她往往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分析其病症所在,排除恐惧,使其配合治疗,以期早日康复。尤其是老年危重患者,病史不清,治疗困难,她常常是守在其旁观察数小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抢救成功率得以提高。
她常说,病人的信任,是对医生最大的回报。她这样用心来说服病人,也这样教育身边的医护人员。每次她上专家门诊时,排队看病的病人实在很多,有的病人特地老远从乡下赶来,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她每次都坚持把病人看完再吃饭,很多时候中午到了一点半早上的门诊还没结束,下午的班又继续了,有时随意吃点就继续工作了。谷惠敏同志说:“很多农民朋友好不容易从乡下来一次,虽然每天挂号的数目都要超过很多,但真的不忍心让他们白等。”在她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她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她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我无怨无悔的前进着。
路在前方,初心依旧。
坚守一颗初心,担当一份使命。
守护一份承诺,见证一段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