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
 

健康教育

用药指导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用药指导

当 “数羊” 失灵时:我们该如何与助眠药 “和解”?

发布时间:2025-04-22来源:

     “吃助眠药3年,现在不吃根本睡不着……”“睡前两颗褪黑素软糖,一觉到天亮!”

  据统计,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但80%的人对助眠药一知半解,很多人一失眠就急着吃药,却不知道——错误使用甚至滥用助眠药,可能比失眠本身更危险!

       一、常见误区

  ❌误区1:助眠药=安眠药,随便吃没关系

  √事实:

  助眠药≠安眠药,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不能随意服用,尤其与酒精、其他镇静药同服可能致命。

  ❌误区2:一失眠就吃安眠药,形成依赖。

  √事实:

  短期失眠可能由压力、环境改变引起,应先调整作息、减少咖啡因、改善睡眠环境。

  长期依赖助眠药可能导致:耐受性(药效变差,需加大剂量)、戒断反应(突然停药可能失眠反弹、焦虑加重)。

  ❌误区3:自行加量或换药

  √事实:

  不同药物作用时间不同,随意调整可能导致过量风险(如呼吸抑制)或戒断反应。

  ❌误区4:长期服用无危害

  √事实: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记忆力减退,甚至增加痴呆风险。

       二、常见助眠药分类

      1、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艾司唑仑)

  • 增强GABA(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镇静、抗焦虑、肌肉松弛,缩短入睡时间

  • 适用于睡眠质量差、多梦、浅睡眠者

  • 长期使用易依赖,可能导致“宿醉反应”(次日头晕、乏力)

      2、非苯二氮卓类(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

  • 选择性作用于GABA受体主要发挥催眠作用(抗焦虑作用较弱),起效快、代谢快,次日影响小

  • 适用于入睡困难、短期失眠者

  • 不宜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梦游、无意识行为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

  •模拟褪黑素调节睡眠周期

  •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者或褪黑素分泌不足的老年人

  • 对普通失眠效果有限

      4、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

  •阻断组胺H1受体(组胺是维持清醒的神经递质),产生镇静作用

  •适用于偶发性失眠者

  • 易产生耐受性,可能引起口干、头晕、次日嗜睡

       三、使用注意事项

  • 短期为主:一般不超过2-4周,避免长期依赖

  • 避免酒精:酒精+安眠药=呼吸抑制风险

  • 副作用警惕:常见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老年人需防跌倒

  • 服药后立刻躺平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长期用药者突然停药会出现“反跳性失眠”

  总结:助眠药是短期辅助手段,长期失眠需排查病因。用药务必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声杀手”——高血脂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