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健康教育

用药指导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用药指导

“无声杀手”——高血脂

发布时间:2025-04-09来源:药学部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 1位死亡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面对我国ASCVD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趋势,血脂管理刻不容缓。

   1、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主要是胆固醇和TG。它们主要存在于脂蛋白中,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中约含50%的胆固醇,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

   2、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疾病,临床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自我察觉,多在体检时发现。通过抽血检查血脂水平可以诊断。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很多人常在不知不觉间突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猝死,因此高血脂也是“无声杀手”。

    3、血脂异常的治疗药物有些?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措施,而降脂药物是大多数患者血脂控制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可供选用的调脂药物有许多种类,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第一类: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这类药物分别从胆固醇的吸收、合成、清除环节来降低LDL-C。

  机制

  代表药物

  抑制胆固醇吸收

  依折麦布、海博麦布

  抑制胆固醇合成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ATP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贝派地酸

  促进胆固醇降解

  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

  抑制PCSK9合成药:英克西兰

  他汀类药物问世在人类ASCVD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调酯药,大量循证证据均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ASCV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降低ASCVD事件的临床获益大小与其降低 LDL‑C幅度呈线性正相关。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幅度见下表:

  降低胆固醇强度

  药物及其剂量

  高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50%

  阿托伐他汀40-80mg,瑞舒伐他汀20mg

  中等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 25-50%)

  阿托伐他汀10-20mg,瑞舒伐他汀5-10mg,氟伐他汀80mg,洛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1-4mg,普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40mg,血脂康1.2g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所谓“他汀的6原则”。此外,近年来在国外已有多种新型调脂药被批准临床应用。在我国,PCSK9抑制剂被批准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成人患者,降低发生心肌梗死、卒中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风险。

  第二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贝特类、烟酸类和高纯度鱼油制剂。贝特类药物可显著降低TG和升高HDL‑C;ω-3脂肪酸羧酸制剂、ω-3 脂肪酸乙酯化制剂均被FDA批准用于严重高TG血症(≥5.6mmol/L)成人患者。

  第三类:降脂药的联合使用

  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基本趋势,主要目的是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 ASCVD 风险,减少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可选择的主要联合应用方案如下:

  联合策略a

  适用情况

  血脂降幅或MACE

  安全性关注点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单药LDL-C不达标

  LDL-C 50%-60%

  常规监测

  他汀类药物+PCSK9单抗

  单药LDL-C不达标

  LDL-C ≈75%

  常规监测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单抗

  双联LDL-C不达标

  LDL-C ≈85%

  常规监测

  他汀类药物+高纯度IPE 4g/d

  LDL-C达标、TG 2.3-5.7 mmol/L

  MACE风险降低25%

  心房颤动、出血

  他汀类药物+非诺贝特或ω-3脂肪酸

  LDL-C达标、TG 2.3-5.7 mmol/L

  MACE风险降低

  肾功能、心房颤动、出血

  贝特类药物+ω-3脂肪酸

  单药TG≥5.7mmol/L

  TG 60.8%-71.3%

  常规监测

  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

  单药TG≥5.7mmol/L

  缺乏数据

  常规监测

  ω-脂肪酸+烟酸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不耐受,且单药TG≥5.7mmol/L

  TG>33%

  常规监测

  注:a 联合策略中的他汀类药物均指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ω-3脂肪酸均指医用处方级,剂量4 g/d。PCSK9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IPE为二十碳五烯酸乙酯,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为甘油三酯,MACE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

  每年的9月29日为世界心脏日,今年的心脏日主题是“相知用心”,旨在希望医患通过相知相互、携手同心,促进每一个人的心血管健康,让我们远离高血脂这个“无声杀手”,拥有健康的心脏,拥抱幸福的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2、《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