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奶奶因房颤引发全身多处血管栓塞,几次命悬一线。经过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两次紧急手术,最终转危为安。她的经历,为所有房颤患者敲响了警钟。
突发危机:下肢肿胀,命悬一线
两个多月前,王奶奶因左下肢肿胀、发凉、麻木在昆山市一医院医联体单位就诊。检查结果令人揪心:
左下肢股静脉血栓
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
情况危急!如果王奶奶的左下肢股静脉血栓脱落,并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时,会引发呼吸困难、胸痛甚至猝死。医联体单位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与昆山市一医院血管外科朱健主任团队对接。
第一战:静脉血栓,成功清除
王奶奶被紧急收住血管外科病区,并迅速接受了手术: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机械吸栓清除术
置管溶栓术
术中取出了大块股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拦截并捕捉可能脱落的血栓碎片,防止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从而解除了随时可能致命的肺栓塞风险。
一波三折:房颤“捣乱”,栓子再发
然而,术后第二天,新的危机出现了!王奶奶突然:
右上肢麻木、无法活动
左下肢疼痛难忍
急查发现,她的右侧肱动脉和左侧下肢动脉都被新的血栓堵塞了!当血栓堵塞动脉时,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如不及时处理,缺血组织可能迅速坏死,最终需截肢以保全生命。此外,动脉栓塞还可能诱发系统性并发症,如代谢性酸中毒、感染性休克或心脏负荷加重等风险。像王奶奶这样的高龄患者中,合并基础血管疾病时,危害更为严峻,可能永久性丧失肢体功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整体预后。
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王奶奶多年的老毛病——心房颤动(房颤)。
房颤时,心房无法有效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打转”淤积,极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血流冲向全身,堵塞任何它能到达的动脉。
第二战:三小时极限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血管外科立即为王奶奶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左股动脉切开取栓术
右肱动脉切开取栓术
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朱建主任团队成功取出了堵塞血管的“罪魁祸首”。王奶奶的肢体血流迅速恢复,避免了组织坏死和截肢风险,同时降低了代谢性酸中毒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概率。
术后,在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王奶奶的疼痛感完全缓解,能够下床行走。她的右上肢麻木感消失且活动自如,左下肢血运恢复良好,皮肤温度正常。在先后经历深静脉血栓、动脉栓塞等多重危机后,王奶奶终于化险为夷,在手术后第七天,顺利出院。
1.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心跳是规律的“咚、咚、咚”,而房颤时,心房只是快速而无序地“颤抖”,无法有效泵血。
2.房颤为何会导致动脉栓塞?
心房颤动 → 心房无法有效收缩 → 血液在心房淤积 → 形成血栓 → 血栓脱落 → 随血流堵塞动脉(如下肢、上肢、脑动脉等)。
3.如果肢体出现动脉栓塞,有哪些信号?
“5P”症是肢体急性缺血的典型标志,出现任何一个都需警惕!
- Pain (疼痛)
- Pallor (苍白)
- Pulselessness (无脉)
- Paresthesia (感觉异常)
- Paralysis (运动障碍)
4.如何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
房颤患者预防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关键在于抗凝治疗。
- 常用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 核心原则: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5.如果不幸发生,怎么办?
立即拨打120,争分夺秒去医院!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栓、导管取栓术、外科切开取栓术等。
时间拖得越久,肢体坏死甚至截肢的风险就越高。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