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不缺那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人,却在某个时刻突然做出惊天动地的事。看似小角色的幽门螺杆菌,有一天也可能会成为淋巴瘤的罪魁祸首。
顽固的“胃病”
40岁的王先生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平时工作任务重、应酬多,经常胃不舒服,一直以为是胃病。近3个月,他觉得“胃病”加重了,吃点东西就觉得腹胀,大便也偶尔变黑,他立即来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消化内科门诊医生在听取王先生的病史后,迅速帮王先生预约相关检查。通过呼气试验和HP抗体的检查,消化内科医生确定王先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可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王先生的胃镜结果却让医生感到不对劲。相较于普通的胃炎,王先生的胃黏膜则是水肿,有多个微小的颗粒样隆起。医生取了几块组织送去病理科。
1周后病理结果出来了,诊断是(胃)粘膜相关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王先生感到十分害怕,以为自己得了绝症。经过消化内科医生的介绍,王先生转诊到了血液内科。
双剑合璧,与MALT淋巴瘤说Bye!
血液内科医生综合血液专科检查,发现王先生并未出现骨髓累及的情况,分期比较早。最终经过消化内科和血液内科团队商讨后给予王先生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并没有进行王先生预想的化疗。
三个月后,胃黏膜的病变显著缩小,再次活检,病理报告显示淋巴瘤细胞已完全消失,仅残留一些炎症细胞。
王先生的淋巴瘤消失了,目前在血液内科和消化内科门诊规律随访中。
1.什么是MALT淋巴瘤?
MALT淋巴瘤属于边缘区淋巴瘤。边缘区是淋巴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区域,里面驻扎着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它们是体内的“边防军”,负责识别初次入侵的敌人并产生抗体进行防御。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甲状腺、唾液腺等器官是没有大量的淋巴组织的。但是,如果这些器官长期、慢性地发炎或感染,身体就会被动地在这些黏膜部位“招募”和“组建”一支淋巴细胞部队,来应对持续的炎症。这片新形成的淋巴组织,就叫做MALT。
MALT淋巴瘤的本质,就是这片本应保家卫国的“边防军”(B淋巴细胞),在某些长期刺激下,发生了基因突变,失去了控制,开始过度增殖,最终演变成了一种恶性肿瘤。
2.MALT淋巴瘤常发生在哪些器官?有没有什么诱因?
MALT淋巴瘤多发生在胃、脾、甲状腺等部位。
1.感染因素
胃:约90%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
眼附属器(眼睑、泪腺):可能与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有关。
皮肤:可能与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的病原体)。
脾脏:可能与丙肝病毒有关。
2.自身免疫异常
干燥综合征:患者淋巴瘤发生风险增高,最常发生的类型就是唾液腺MALT淋巴瘤。
桥本氏甲状腺炎:这是导致甲状腺MALT淋巴瘤的主要前期病变。
3.MALT淋巴瘤有哪些症状吗?
胃MALT淋巴瘤: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嗳气、黑便、贫血等。
肺MALT淋巴瘤:咳嗽、胸闷、咳痰,CT上看很像肺炎或结核留下的慢性病灶。
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的眼睑肿胀、眼球突出、眼里有异物感。
唾液腺MALT淋巴瘤(常与干燥综合征相关):腮腺或颌下腺无痛性、缓慢肿大。
甲状腺MALT淋巴瘤:颈部前方迅速增大的肿块,常在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的女性中多见。
皮肤MALT淋巴瘤:表现为身体或四肢红色或紫红色的斑块、结节,不痛不痒。
小贴士:MATL淋巴瘤症状与许多常见疾病比较类似,最终确诊需要采样进行病理检查。
4.MALT淋巴瘤能否治好呢?
MALT淋巴瘤的治疗策略高度个体化,取决于发病部位、分期、有无症状、是否携带特定基因突变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像王先生这种比较早期的患者可能只需抗幽门螺杆菌就能达到很好疗效。不过有些类型患者可能需要涉及到放疗或化疗。
MALT淋巴瘤的总体预后是比较好。5年总生存率超过85%-90%。大多数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抗感染或放疗获得长期缓解甚至治愈。不过,缓解的患者仍需在门诊上规律随访,防止复发。即使复发,也仍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为MALT淋巴瘤确诊和治疗需要多个科室协作,确诊MALT淋巴瘤的患者一定不要着急,需要耐心等待相关科室医生讨论制定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