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与您共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与您共享

医生,肛门“掉出来”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9-30来源:

   邓女士被直肠脱垂困扰了40余年,从起初可以自行恢复的肉球发展到最后肠管完全脱垂达7cm,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生活。邓女士来到了昆山市一医院肛肠外科,医生安排住院治疗。

  图片

  肛肠外科医疗团队仔细评估后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为邓女士在全麻下行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在2小时内完成,术后,在肛肠外科的精心照护下,邓女士恢复顺利。她感谢市一医院解决了长期困扰她的难言之隐。

  

  Q1:什么是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也叫脱肛,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部分或全部脱出肛门外。直肠脱垂较少见,成人患病率为0.25%-0.42%,而65岁以上个体的患病率估计为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好发于小儿、老人、妊娠妇女及体弱营养不良的重体力劳动青壮年。其中女性约为男性的6倍。男性一般好发于20~40岁,女性好发于50~70岁。

  Q2:直肠脱垂的分类有哪些?

  在临床上,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如果只是黏膜脱垂称为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脱垂部分在直肠内即内脱垂,脱出肛门外者为外脱垂。

  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III度脱垂为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Q3:直肠脱垂有什么症状?

  典型的表现是排便的时候,可见红色的,圆形的,宝塔型的肿物脱出,排便以后可以自行回纳,或者需用手送回直肠内。还可以合并有出血、排便不尽感、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失禁、夹杂黏液、肛周潮湿、瘙痒等不适。大便失禁和便秘是直肠脱垂常见的伴随症状,75%的直肠脱垂患者有大便失禁,而15%-65%存在便秘。

  直肠脱垂严重时,走路、下蹲、咳嗽时即可脱出,需要用手回纳,或者无法回纳,出现肠粘膜水肿、充血、感染、嵌顿、疼痛和溃烂等临床表现。

  Q4:内痔脱出与直肠脱垂怎么鉴别?

  内痔脱出指的是痔核从肛门脱出,轻度的能自行回纳,严重的无法回纳,长期位于肛门外。

  直肠脱垂可见黏膜同心环(叠硬币样)和直肠全层突出。而内痔脱出的是痔疮,不是直肠黏膜,不是同心圆或者宝塔形。

  Q5:直肠脱垂怎么治疗?

  手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主要目的是纠正脱垂的直肠, 恢复正常解剖结构, 改善排便功能, 避免复发。具体实施方法有紧缩肛门、切除或折叠冗长的结肠、悬吊固定直肠、纠正直肠套叠、消除子宫直肠陷凹(Douglas陷窝)、修复盆底等, 或者将这些方法组合实施, 从简单的单一术式到复杂的组合术式。

  Q6:如何预防直肠脱垂?

  排便时不要太用力或蹲厕过久,注意调理饮食,避免便秘或腹泻,患者不宜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宜过食油腻。

  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肠炎等疾病。经常做提肛运动,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