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与您共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与您共享

【我和市一院的故事主题征文】温暖的家

发布时间:2022-04-13来源:

  又是一年寒冬,窗外的寒风裹挟着细雨轻轻地敲击着窗户,忙里偷闲的我,倚着窗户向外眺望,视线渐渐模糊,路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和一排排如甲虫般缓慢前行的汽车,喇叭声混着人语声,雾气伴着烟火气将我的思绪带去了远方……

  人生的初见,或许在更早的时期,年幼如我,第一次与“你”的相遇竟是因为严重的肺炎。高烧让我的意识有些模糊,嗅觉在这时就异常敏锐了,含氯消毒液的味道略有些刺鼻,冰冷的钢针连接着我和盐水,是我对市一院最初的印象。那时的市一院,诊间并不多,科室也少,夜间来就诊的患者也是零星几个,很安静。

  多年后,曾经小小的幼童完成了角色的蜕变,从患者成长为了一名实习护士,很幸运,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竟又与“你”相遇。这时的市一院已经是一家三级乙等医院,还新增了崭新大气的友谊院区和术业专攻的广仁院区。初出茅庐又懵懵懂懂的我们,在市一院度过了第一个离家的新年、第一个护士节、医师节,工作中有带教老师的谆谆教诲,生活中有医院领导方方面面的关心,自此,我们和市一院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或许来自全国各地,说着不同的方言;或许毕业于不同院校,学历不同;或许以后各奔前程,陌路人生,但在此刻,我们都是市一院人,身上也会永远带着市一院的印迹。

  一年后,我正式与“你”相识,现在的我已是市一院真正的一员了,与市一院奇妙的缘分也在一年又一年的工作中愈加深刻。2014年昆山的“中荣”事件,是我作为一名新护士参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这让我对医护职责和医院职能有了更加深切的认知。还记得那时刚接完班没多久,友谊输液室的患者还不算太多,护士长推着平车飞奔向抢救室的身影吸引了我和我同事的注意,接着便是马路上越来越多的警报声,有救护车的、消防车的、警车的、甚至是公交车的。那天直到我下班,护士长仍旧不见踪影,甚至接下来的很多天里,护士长都不在科里,部分同事也都被安排去支援抢救工作,其他人只能取消休息连轴应对科里的正常工作。没有人退缩或者抱怨一句,对院部的指挥和安排也是积极响应并且认真的执行,有同事的家属甚至主动担起了我们的后勤保障工作。面对突发事件,医院和我们也许有不足的地方,但我们没有胆怯亦没有推卸责任,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同心同德,共同进退,一次次完美地履行医护工作者的社会职能。市一院不单单是我作为护士的工作场所,更是我除了家庭以外的另一个心灵栖息之所,2015年当我轮转至肾内科时,我的母亲被诊断出了慢性肾衰竭,当时工作才一年多的我,痛苦而茫然,幸而在肾内科护士长、同事的帮助和关心下,我的恐慌得到了安抚,母亲也得到了很好的救治。2016年我参与了神经内科卒中中心的创建;2017年,我的孩子在市一院出生;2019年成功创建“三甲”医院;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与医院共同抗疫……作为患者、患者家属甚至参与者,我的成长似乎都与市一院的发展息息相关,亲眼目睹了医院十数年来的巨大变化,我从内心深处为医院的快速发展而骄傲。接下来,我们即将搬入新的医疗中心,市一院也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挑战也许依旧,但我对医院有信心,对小伙伴们更有信心,在医院各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们一定能够抢抓机遇,为医院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飘远的思绪被呼叫铃打断,我又再次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护理工作中。

  市一院人,市一院魂,我温暖的家,我另一灵魂的寄托之处。(文/陈思琦 )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