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广仁院区的昆山核酸检测基地灯火通明,隔着厚厚的玻璃门,依稀可见王建军用极小的枪头小心翼翼地进行核酸提取......他没有超能力,也没有钢铁之躯,只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一颗执着于救死扶伤的心。他,就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用仁爱之心点亮夜空!
坚持学习,业务水平追求精益求精
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王建军从未停止学习新知识的步伐。他乐于向师长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他勤学苦练,将检验科几十台设备仪器的设计原理、操作规程烂熟于心,做好设备仪器的清洁、保养、调试、校准,提高效率。他说:“只有一丝不苟,训练好扎实的业务能力,才能准确、及时地提供检验数据,给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他刻苦认真的精神,也带动科室的同事共同学习新技能,正确使用新设备,将试剂成本高、检测频率不高的检验项目进行外部合作,既方便了患者就近检验,又降低了成本,真正做到了服务一方百姓,造福一方百姓。
踏实肯干,热情服务“一针见血”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为患者抽血、取样本是最日常的工作。王建军说:“有时遇到害怕不配合的病人,那就耐心引导和安慰,有时会遇到老年人,静脉很细,弹性不佳,脆度增加,那就要摸准静脉,胆大心细……”。正因他的换位思考、用心服务,被同事和病人们称为“一针见血”标兵。
临危受命,考验不断却不负所托
2020年年末,昆山市核酸检测基地正式开始筹建。王建军,临危受命担任基地实验室负责人,他参与制定实验室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完成各种工作项目资质认定。2021年2月22日,基地正式投入运行,2月24日起正式接收来自昆山各个采集点的核酸标本。
自2021年7月20日本轮疫情以来,盛夏酷暑,核酸基地工作人员三班倒,连续工作8小时。7月21日,王建军接上级通知,有一大批核酸检测需要昆山市核酸基地紧急接收并尽快出具报告。王建军深感压力大、担子重,但他来不及多想,便立刻部署,他 “全副武装”带领基地同事们一起进行接收标本、核对录入、提取核酸、标本扩增等工作,当天他一个人就连续工作了20几个小时,每位工作人员也都紧跟而上,最终顺利完成任务。7月底,王建军因为膝盖疼痛加剧,需靠佩戴护膝才能勉强走路,同事们劝他去做专科治疗,他却说:“这边工作我最熟悉!我这老毛病,药都带了,吃点药,贴贴膏药,不碍事的!”。
“爸爸,你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
王建军的日常工作已经很忙,但他还主持和参与了多个国家级、江苏省及苏州市的课题研究,共发表了10余篇论文,他陪伴家人及孩子的时间自然少之又少。尤其是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有时凌晨一两点回家,儿子已经熟睡,有时清晨五六点匆忙出门,儿子还没有醒来。6岁的孩子太想念爸爸,缠着妈妈跟爸爸打视频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王建军,此时再也控制不住,任眼泪夺眶而出......
“在一线抗疫,正是职责所在”
进退之间,考验的是担当,折射的是使命。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奋战,正是职责所在。(文/汤梦香)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