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人文荟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荟萃

乐当人梯 甘于奉献——记江苏大学教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技副院长陆荣柱

发布时间:2014-05-28来源:

    他是一名曾留美深造的毒理专家,江苏大学的学者教授,担任大学的实验中心主任,他本来可以一心专攻学问,可是,在他得知,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踏上三级医院新平台发展时,迫切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引领,在科研教学上力求新突破,寻求医教研的全面发展时,他毅然选择了艰巨而具有挑战的不寻常之路,于2012年2月12日,接受了由江苏大学、昆山市政府联合任命担任我院科技副院长一职,聘期一年。成为昆山卫生历史上首位从学府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交流锻炼的医学教授和科技副院长。
    从大学教授到医院科技副院长,对于这位“空降兵”,以及这样的人才引用路径,他行吗?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吗?短短一年时间,要出成绩,也是如履薄冰,更何况还要抛下事业和家庭,当同事为他的选择感动不值,医院人又在期待中疑虑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的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在他看来,的确,从江苏大学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相距千里,主攻方向一个是注重理论教学研究,一个是重在医疗实践,服务百姓。但是科学都是从实践-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我是抱着向临床实践学习、向医院学习的目标来的。”
    正是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没有豪言壮语,永远虚怀若谷,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以昆山为家,以医院科教研发展为己任,以管理者、学者、老师和朋友的不同角色,深入临床各学科,走访医护人员、进修实习生和患者,指导结合临床的科研课题设计,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搭建、创造学习科研平台,协助院长加强科教研规范管理,使医院在短短1年时间内,让大家有目共睹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个一个被攻克,SCI论文发表数量质量不断刷新,国家级医学培训基地和医学人才培养协作平台一个个搭建,教学模式和成效不断创新和提升,医院员工从怀疑到信任到感激,到挽留半年……
    虽然他不伟岸,却以平易近人的独特魅力,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治学风范,得到大家一致的肯定和喜爱,他就是非同凡响的科技副院长——陆荣柱。

一、一个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管理者
    作为一名科技副院长,一踏入医院,常挂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江苏大学派我来是学习、架桥、服务的,有什么困难跟我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做的,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医院的科研教学状况,一到任就组织科教处人员对全院一院三区展开了集中调研,围绕三级医院创建及医院科教重点工作听取来自基层的声音,将反馈信息及改进意见整理成调研报告,提交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讨论表决。
    如何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发挥临床高层次人才作用是他一直困惑的问题。他提出科教部门应该转变管理理念、主动服务和对接临床。带领科教一班人在各级各类科技基金项目的组织发动和申报过程,结合申报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多方努力,积极邀请专家举办项目辅导会、开题报告会、项目评审会,提炼研究主题、传授申请经验、技巧。率先建立新进院研究生的成果交流会,为新进人才搭建展示、交流和合作平台,进一步活跃了医院科研氛围。
    在他的鼓励指导下,2012年就医院行政管理竟然有5个科研课题被昆山市科技局社科联立项。更不用说医疗和护理了,学习和科研的良好氛围就这样在全院蔓延开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一个县市级医院来说曾经是一个梦,自从2010年我院连续两年获资助立项以来,如何使之继续发扬光大,实现新的跨越?也是摆在医院科教管理部门的难题,陆荣柱深深的认识到,站在三级综合性医院这一新平台,对医院的医、教、研的要求更高,但前期的项目级别及社会影响力并不如人意。除了对内苦练内功,对外他积极主动走出去,奔走于南京、上海、镇江等科研院所及高校,放下架子,拜访专家、主管领导和同行,带领课题负责人主动推介研究成果,凸显我院的优势学科和研究亮点,为省级以上项目立项及成果奖申报打下基础。2012年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科技项目申报创历史新高,硕果累累,涌现出较多高质量的科研课题,在苏州市级以上及江苏大学等高校立项并获资助多达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省级医学科研项目立项1项,省六大高峰人才项目资助1项。同时结合我院医院管理改革和文化建设的优势,首次获得市级社科类项目立项6项。2013年在陆院长的积极鼓励、发动,认真、细致的指导下,昆山市一院共申报了13个国基项目,两项中标,再同级医院中遥遥领先,得到了江苏大学、市局领导等的高度赞扬。

二、一个治学严谨、挑战自我的学者
    主持过科研课题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份标书的完成是漫长的思考总结过程,它凝聚着众多思想观点,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需要智慧的反复修改和凝练。陆荣柱就是这样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不论是基金项目标书还是SCI论文,他都能够做到有求必应,而且乐不此彼,有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为了一句话、一个观点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他都要亲自修改,有时碰到笔者忙,他就亲自到病房,耐心的和对方探讨、讲解。直到彼此弄懂为止。
    一次偶然的机会,陆荣柱得知部分内窥镜器材出现镜面遇热产生雾化现象,以致影响术者视野。于是迅速和江苏大学纳米材料研究所联系,试图尝试用纳米材料技术替代的想法油然而生,当他深入研究发现,医学纳米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外科腔镜技术。目前我院的泌尿外科、肛肠外科、关节外科部分研究课题也涉及纳米技术,如何有机的糅合以上各专科研究,形成我院的优势“拳头”研究方向,他大胆的向院领导提出建立纳米医学研究所的构想,而且一定要依托高校。得到了院主要领导和江苏大学的大力支持。2012年底江苏大学纳米医学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江苏大学首家非直属医院专职研究机构。
    作为一名享誉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陆荣柱以管理者的眼光高屋建瓴,学术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息,为了构建高层次人才高地,吸纳更多的医学博士来我院工作,依托国家级昆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他提出申请建立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为提高我院的科研教学水平搭建更高平台。

三、一个关心同事、舍小家为大家的朋友
    陆荣柱来到昆山后,由于人生地不熟,生活上语言不通,但这些都没有难倒他,他用他那特有的热情熟知了不少医生和护士。和他们做朋友、交心。医学博士是医学科研的主力军,泌尿外科的李博士是我院新引进的一名高层次科研人员,为了能够让他安心工作,集中精力搞科研,从科室工作安排甚至到张罗对象都关心照顾;宿舍里没有取暖条件,就主动帮助联系后勤部门优先解决。“陆院长很关心我,不仅在学术指点我,而且生活上也对我嘘寒问暖”泌尿外科李博士如是说。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其实类似事情发生在陆荣柱身上已经不止三次。由于工作的关系,年幼的女儿只好放在学校寄宿,妻子的工作也比较繁忙,一家三口不见面是家常便饭。有时赴镇江公务,忙完后大家劝他回家团聚,他因医院工作需要,当天就返回昆山了……
    虽然陆荣柱副院长的任期已圆满结束,但是他以医院发展为己任,率先垂范、悉心辅引的身影深深印在昆山市一医院人的脑海,他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作风和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勤廉为民的作风和精神将是市一医院人学习的榜样,感谢陆荣柱教授,感谢江苏大学,有你们的支持和厚爱,市一医院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文/杨琴凤 邓志勇)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