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人文荟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荟萃

去年今日,逆行天使——胡娟:组织有需要我就上

发布时间:2021-03-09来源:

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0年注定被铭记。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烽火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医院31名白衣战士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昆山人民的期盼,用“最美逆行”与“硬核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2020年5月由昆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发起,市卫健委、市文联、市一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逆行天使——昆山市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口述实录》采访征集,挖掘昆山逆行英雄们在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致敬最美逆行者。

胡娟 : 组织有需要我就上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护师

第二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

第一批苏州市援湖北医疗队

支援单位: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胡娟工作照

我叫胡娟,今年 35 岁,毕业于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职称是主管护师。我是 2005 年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至今已有15 年工作经历了。我是第一批次昆山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紧急医疗队里 7 名医护人员中的一员。

我和老公都是新昆山人,目前定居在昆山,有一个 6 岁的儿子, 父母还在老家。在驰援武汉的日子里,我爱人独自带着儿子在连云港留守,而我父亲则一人在淮安,我对他们是有所愧疚的,但是他们都比较支持我的工作,这点让我非常欣慰。

在疫情开始初期,大约是2020年1月20日,我们感染科就设置了一个医学观察基地,负责收治一些发热症状的病人。当时,我作为我们医院里的第一梯队队长,负责护理这个观察基地的病人。在1月26日,也就是年初二的晚上,我正在值夜班,我们领导打电话给我,

说我们科室需要选两名护士驰援武汉。当时,我没有想太多,就直接说我报名。因为正好那个时候,我老公已经带着儿子回连云港老家了,我一个人在昆山。我对领导说,让我去吧, 我也没有照顾家庭的后顾之忧,于是就报名了。

当时,时间非常紧张,大概只有七八个小时给我们准备。因为我是下半夜的夜班,我们领导给我打完电话后,就安排了另一名同事来顶我的班。然后,我就跟另一位驰援武汉的同事一起简单收拾了下行李, 第二天一早6点多就出发了。出发前,我给丈夫和父亲各打了一个电话, 告知他们我要去武汉支援。我父亲是挺支持的,我丈夫有点担心我,一直让我做好防护措施,平安回家。因为时间仓促,所以我家都没来得及回,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直接就从单位出发了。其实,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我之前待过隔离病房,有这方面的护理经验,所以我觉得对感染控制这一块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我的专业就是感染科护理,了解的比较多一点,如果做好感控这一块,其实被感染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总的一句话就是,组织有需要,我就上!

胡娟出征照(摄于 2020 年 1 月 27 日)

我们在苏州集合,并被编入苏州医疗队。我们在苏州简单休整了一晚,28 日一早坐大巴去南京禄口机场搭乘飞机奔赴武汉。当天下午5 点多,我们到达了对口支援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我们到达后,由当地专门负责院感的一些专家给我们做了 2 天的专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一些个人的防护、房间的分区,还有一些穿脱防护服操作方法。1 月 30 日,我们开始正式上岗。

病区共收治了 397 位病人,我们负责的病人大概有 65 位,且大多是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重症的病人也比较多。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天同时送过来三个重症病人,都是敬老院送过来的,年纪比较大,病情较重,也没有家属,很多日用品都没有。我们就把队里为我们医护人员准备的一些生活用品(包括营养品、奶粉、湿巾、尿不湿等) 捐给了这几位病人。像这样的情况很多,其他同事也都会把自己的东西送给这些病人。很多病人年纪都很大,送过来的时候神志都不是很清醒,所以相关生活用品都需要我们帮他们准备。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病人挂水、打针、喂药,还要给他们擦身、换尿布湿,因为很多老人年纪大了有很多并发症,床单尿湿或者拉在上面是常事,但我们从来没有嫌脏怕累的。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连续工作后 靠着墙休息

(摄于2020 年2 月15 日)

说实话,刚去的时候也是有些不适应的。一是吃的不习惯。二是水土不服,因为我本身属于过敏体质,在支援武汉的日子里,我的身体反复处于过敏状态,全身都是发的红疹、湿疹, 再加上还要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加重了过敏的症状。那个时候,我带着抗过敏的药,一共吃了三盒。在援鄂期间,我一直处于失眠的状态,每天要靠吃安定才能勉强入睡。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越是能激发我的战斗力,让我做好这件事。我们每天大概工作七八个小时,工作期间都要穿上那种厚厚的防护服, 戴好所有防护用品,包括手术衣、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面罩、胶鞋, 手套都要戴两到三层。虽然是冬天,但是一天工作下来都要出好几身汗。吃东西和上厕所都十分不方便,所以我们就在工作期间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就这样,我们连续工作了 50 天。直到工作结束的前一天,通知我们回程了,也是很赶,跟去的时候差不多,早上通知说回去, 下午就出发返回了。

在武汉期间,我们根本没有多少思考的时间,反而是回来后,我们在苏州有 2 周的休养期。这时,大家就好像突然情绪上释放了,会分享一些武汉时的照片,交流一些个人情感方面的东西。我们从武汉回来后, 院方给我们 7 人分别做了心理测验,90% 以上的人都是有焦虑症的。但是在驰援武汉期间,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坚强。其实,我觉得大家应该都是在压着自己的情绪,不跟别人讲。一个是不敢跟家里人讲,害怕家里人担心;也不敢跟其他同事讲,害怕会对别人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直到回到苏州,放松了、安全了,互相交流后,我才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不容易。


说实话,我本来是已经调好班,年初四要回老家的,因为我妈妈去年刚去世,我讲好要回去看望我爸爸的。自从我妈妈去世之后,我因为工作原因就一直没有回去过。本来讲好了,但因为这个事情又没有回去,我爸爸一个人待在家里,我觉得挺愧疚的。特别是在武汉的时候正好碰到我妈妈的忌日,我看到病房里有跟我妈妈年纪差不多的一些阿姨,心理上还是会有点情绪波动。还有我的丈夫,他也很不容易, 他跟我打电话或者视频的时候,讲得最多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然后好好工作,其他的都不重要,家里的事情不要担心,有他在。因为我们没有老人带孩子,所以我出去的两个多月时间全是我丈夫一个人带孩子,我很感激他。

这次驰援武汉参加抗疫医疗队,收获最大的就是我在抗疫期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当时到武汉后, 我们医院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 1 月 29 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到达武汉的第二天,我由我们支部书记顾娇介绍,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的父亲以前是一名村支书,也是一名有着 30 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小他就一直教育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忘本,所以当我打电话告诉他我要去武汉支援的时候,他非常支持,并且要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说实话,以前我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没有想过这么多,只是觉得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但这次去武汉之后, 我发现同去的同事很多是党员,他们其实做的比我要更多一点,或者说做得更好一点,所以我也要努力向他们看齐、靠拢。

如果以后发生类似的大型突发事件,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做这些不是说我想要得到什么荣誉或奖励,而是出于一个医者的本心。我们返程时,医院给我们送奖牌,警察和同事们都来迎接我们, 我感觉蛮愧疚的,我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大事。对于我们来说,或者是对于大多数的医护人员来说,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地点去上班而已, 只是做了最平常的事情。未来,我希望还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把这次的经历和经验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去,做好本职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采访手记

胡娟同志与我的年龄相仿,并且我们的儿子年龄也一样。同为母亲、妻子、女儿,她对家人的那份不舍和牵挂,我在采访中都能感同身受。

在采访中,胡娟给我的印象是干练而又内敛的。在讲述驰援武汉期间发生的事情时,她的用词都是简洁而又轻描淡写的。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觉得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做我平时的工作罢了。”但是, 她在说到自己未能在母亲祭日的时候陪伴在老父亲身边,还是颇为自责的,忍不住眼眶泛红。我也被她的情绪所感染,我们这个年纪的女性工作者不仅要兼顾家庭,还要扛起社会责任。正是有越来越多的像胡娟这样的新时代女性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默默奉献,才能汇聚成一股力量,支撑起我们大家的“中国梦”。

整理:田佳玫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