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医院进行放疗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表示放疗的流程比较复杂,有时候感觉摸不着北。我们用简单易懂的话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俗称为“照光”的治疗手段在我们医院实施的流程,这样大家在放疗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放疗流程
(一)模拟定位
我们说的“定位”,本质上就是做一个相关部位的CT。医生需要在这些CT图像上通过TPS(治疗计划系统)一层一层地画出需要放疗的靶区和需要保护的周围正常组织、器官。这个定位CT是平扫还是增强,视治疗的需要而定。
如果你需要做增强的定位CT,那么当天的午饭就不能吃了。因为定位时需要保持空腹,定位时间在下午,所以定位当天早上10点以后不能再进食,直到定位完成。
每周一、周二、周四下午是医院肿瘤内科的定位日。早上到友谊院区住院楼负一楼放疗科做体模。
体模是科室对体位固定装置的概称,就是保持患者每次放疗体位一致的装置。
肿瘤内科的体模装置有热塑膜、真空垫、头颈架、体架、乳腺托架、腹板等。我们需要根据每个患者各自不同的身体形状制作出体模,这套独一无二的体模将会陪伴患者的整个放疗过程。
下午13:30,到住院和门诊楼中间连廊的2楼CT室外等候区集中等待,开始轮流做定位CT。
物理师会在患者的身体表面、体模上画一些线条,并且贴上铅点,用来标记预估的射野中心。
这些线条也会陪伴患者整个放疗疗程,因此需要患者分外小心保护起来,不能用力、反复擦拭,或者用沐浴露等清洗。
如果这些定位线因出汗或衣物摩擦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变淡,需要及时到放疗科加深颜色,切不可让线条完全消失不见,否则此前的定位工作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定位CT完成后,接下来几天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电话通知。
(二)靶区勾画和计划制作
在患者和家属焦急等待的过程中,医生和物理师们就迅速开始了这个环节。
靶区勾画和给出处方剂量是由放疗医生完成的,计划制作由物理师完成,最后经双方共同讨论确认,敲定最终的计划,目的就是尽可能杀死肿瘤,同时尽可能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并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
(三)移位、开始放疗
患者接到通知可以开始放疗了。有的患者被要求放疗前还要进行移位。移位是我们对定位时预估的肿瘤或放疗区域的中心进行矫正的过程。经过矫正,就可以开始放疗了。
放疗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放疗一次,周六、周日休息。每次的放疗的时间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不等,具体由计划的复杂性及摆位的难度决定。这个过程由放疗技师引导完成。
放疗期间,每周需至少见放疗医生一次,并且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副反应。
放疗技术
目前肿瘤内科可开展的放疗技术有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影像引导放疗(IGRT)、电子线照射等,应用CBCT技术进行放疗前位置验证,保证患者每次治疗的体位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放疗团队介绍
市一医院肿瘤内科放疗医生团队人才济济,有4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1名学士,其中两人曾至美国坦帕总医院肿瘤中心进修学习。内团队与昆山杜克大学合作,定期线上交流讨论并承担杜克大学医学物理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观、见习工作。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昆山人家门口的肿瘤综合诊疗中心,可根据肿瘤患者的需要提供肿瘤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以及疼痛控制、营养指导、心理卫生指导等全方面多角度的先进治疗手段,致力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