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技术革新,精益求精---我院首例下肢中线导管成功置入

发布时间:2019-11-05来源:
 

20191030日,在我院肿瘤一病区病房内,在江苏省静疗专科护士吴银华老师的指导下,置管护士葛若娣成功地为一位患者经由右下肢大腿中部大隐静脉置入中线导管一根。该患者肺癌多发转移,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已全国各地求医治病六年余,外周静脉化疗数次,双上肢肿胀++,静脉条件极差,对于静脉穿刺,内心害怕恐惧。为减轻其病痛,满足其治疗需求,静疗护士吴银华在综合分析患者病情、静脉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后,与该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与其床位医生商讨之后,从CVCPICC、输液港、中线导管中,为其选择了中线导管的下腔静脉置入,并得到了患者、家属、医生的一致认同。置管由护士葛若娣操作,吴银华老师全程协助指导,经过评估血管、测量腿围、消毒、铺巾、穿刺、送管、固定,40分钟后,该患者右下肢中线导管留置成功,患者及家属激动的竖起了大拇,表示为其解决了治疗的难题,都非常满意,并表示万分感谢。此操作为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建立了一条安全、有效且能较长时间保留的静脉通路。

 

中线导管,又叫中等长度导管,一般是经前臂肘窝置管到达近侧的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腋静脉。留置时间长(7-49天),可减少反复的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满足病人的治疗需要。但临床上会遇到部分肺癌和恶性淋巴瘤等患者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这是由于肿瘤等压迫引起的上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对于该类病人静脉通路的建立需要避免上肢静脉输注而通常选择股静脉,在过去没有超声引导的条件下,股静脉穿刺部位位于腹股沟区,存在下肢活动受限,并发症较多和护理困难的缺点。利用B超引导下从大腿中上部置入中线导管可有效的避开腹股沟处大腿的弯曲活动,带管期间病人的活动不受限制,静脉输液时病人只需将大腿内侧的裤子缝线拆开或穿短裤即可。该患者是我院首例经由下肢大隐静脉置入中线导管的患者,这标志着我院静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通过该案例,也在提醒着我们的每一位静疗人,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进步,输液工具的不断改良创新,我们在为患者选择输液工具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及患者的经济能力、配合能力,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输液工具。(图文/凌珊 肿瘤一护理)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