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我院肾内科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维护推出新技术

发布时间:2019-11-05来源:
 

 近日,我院肾内科收住了一名在外院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因内瘘血流量不足,不能充分透析,便来到我院肾内科就诊解决这一问题。

患者医院有外地三甲医院专家在,为什么还是想到昆山市一院肾内科呢?原来患者几年前也慕名来到我院肾内科就诊过,数年前在当地医院曾开过多次内瘘手术失败,后又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人工血管内瘘没用多久后又失败了,走投无路时还是想到了我院。叶建明主任亲自为患者进行了左手动静脉内瘘术,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获得了自体内瘘手术成功,目前已使用多年,但最近该内瘘血流量再次出现不足,不能满足正常血液透析,便再次来到我院肾内科血管通路组进行诊治。通路组医生应用彩超对内瘘血管进行了诊断,确定是内瘘血管穿剌引起的狭窄,初步诊断为Ⅱ型内瘘血管狭窄。但超声只能对血管观察存在局限性,为更清晰地显示内瘘血管动静脉病情,决定进行CTV诊断,了解到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可以做这一检查,联系了三院放射科主任,第二天就对内瘘行CT静脉血管成像(CTV)检查后发现狭窄情况比血管超声显示更严重,有两处血管狭窄(如图1。分析病情后与患者及家属商议,并告知以往对血管狭窄采用手术血管重建解除病灶,但该患者已行两次动静脉内瘘手术,血管资源十分宝贵。现在我们引进了新技术,只要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和家属都十分激动,决定采用我院肾内科新技术治疗。

 2019926日,该手术由叶建明科主任、郁丽霞主任医师共同对该患者实施完成了经皮穿剌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治疗。手术采用内瘘静脉穿刺的方法在头静脉置入6F导管鞘,沿导管鞘置入0.035in超滑导丝,在导丝引导下,于内瘘狭窄处置入球囊扩张导管,使用球囊扩充压力泵调节适当的压力通过扩张的球囊从而实现狭窄部分扩张,压力释放后确认血管狭窄消失、血流通畅(如图2、图3,二处狭窄经过约半小时的时间手术顺利完成,并在我院上机血透使用经PTA扩张后的内瘘显示血流量也达到血液透析的血流量要求,第二天即回原就诊医院继续透析治疗。出院前患者家属要求把病人的CTV造影图片及手术时的录像拿回去,作为永久纪念。没想到叶主任欣然同意了患者家属的请求。他说想信患者保留这此影像资料对他来说不只是个纪念,也会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会起到十分有意义的作用,让更多患者了解PTA手术在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从而造福更多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为众多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命提供保障。每一位MHD患者每周需要2-3次血液透析,穿刺动静脉内瘘将血液引出至体外,再通过动静脉内瘘将透析过的血液回输至体内,毫不夸张的说动静脉内瘘就是MHD患者的安全线、生命线。因此,对MHD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是日常生活中的重中之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非生理性的血管通路,高流量、高压力的动脉血直接进入静脉,可导致动静脉内瘘狭窄,其中以吻合口静脉侧、吻合口以及穿刺点最为常见,常分为Ⅰ、Ⅱ、Ⅲ型狭窄,如文中的患者内瘘即Ⅱ型狭窄。动静脉内瘘狭窄可导致MHD患者血液透析流量不足、透析充分性不足、血液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时间延长等并发症,是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

 传统解决动静脉内瘘狭窄问题多采用外科手术重建内瘘,改为隧道导管进行透析或转为腹膜透析,这些方法耗费了MHD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同时也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危险。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肯定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作用。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PTA治疗AVF狭窄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在部分国家和地区PTA已成为治疗AVF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案。PTA治疗内瘘狭窄的成功率在82%~94%6个月后内瘘通畅率为75%2年后降至34%,但复发后仍可采用PTA治疗。在叶建明科主任的带领下,在开放、融合、创新、卓越城市精神指引下,肾内科人不断学习探索,将这一先进的技入引入了昆山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病人治疗中,提升了科室技术水平,对Ⅰ、Ⅱ型混合狭窄者还同时还进行了杂交PTA手术治疗技术。

 总的来说,PTA球囊扩张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操作安全、快速、有效,延长了内瘘使用寿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即便治疗后再次出现内瘘狭窄,仍可多次进行操作,是MHD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有效选择。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