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与您共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与您共享

机器人化身“超级助手”,把手术精准到“骨”子里

发布时间:2025-10-27来源:

  近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借助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导航”,为一名患者实施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实现“亚毫米级”置钉。术后第五天,患者顺利出院。

  风险警示

  警惕“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昆山市一院关节外科叶晓生副主任医师介绍,股骨颈骨折,被骨科医生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类骨折在髋部骨折中最为常见,约占股骨近端骨折的一半,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生率正逐年上升。

  “它的危险并非骨折本身,而是后续并发症。”叶晓生解释,由于股骨颈部位血液供应特殊,骨折后极易发生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更严重的是,骨折后患者需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致命问题,对老年患者尤其威胁巨大。

  图片

  技术瓶颈

  传统手术的“精准之困”

  对于股骨颈骨折,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高龄患者大都采取关节置换治疗,而65岁以下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最广。

  传统手术中,医生主要依赖个人经验和术中反复的X光透视来定位螺钉位置。这种方式存在明显局限:一方面,反复透视导致患者和医护人员暴露在较多的辐射下;另一方面,螺钉的位置和角度难以达到最理想状态,可能影响固定效果,甚至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智能升级

  机器人化身“超级助手”

  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如同为医生配备了一双“透视眼”和一双“稳定手”,将精准、微创的智能外科理念带入现实。机器人作为智能手术助手,将医生从纯体力性的精准控制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关键决策,让患者得以收获更确定的手术效果。

  图片

  在此次手术中,叶晓生团队术前通过智能系统为患者构建了骨骼的三维立体模型,并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了手术规划,精准设计出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针点和方向,实现了“量体裁衣”般的个性化方案。

  图片

  术中,机器人的机械臂根据规划路径自动精准定位,将导针通道精确对齐至预设位置。医生沿此通道操作,一次置钉成功,实现了“亚毫米级”的精准度。同时,机器人辅助还能显著减少术中X光的使用次数,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更安全、更高效。

  图片

  未来展望

  智能技术守护全民健康

  下一步,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关节外科团队将继续紧跟医学科技前沿,把机器人、导航等智能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复杂创伤、关节置换及脊柱手术等领域,以更精湛的技术、更安全的疗效,为昆山及周边地区百姓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无 下一篇:健康体重——强健骨骼的稳定器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