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与您共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与您共享

市民过节,我们为生命站岗丨医路微光

发布时间:2025-10-09来源:

   凌晨2点,手机铃声突然刺破卧室的寂静——今天是我值胸痛中心备班,神经在值班就会绷成一根弦,哪怕浅眠也没敢设静音。

   “王俊锋老师,有一位患者,44岁男性,突发剧烈胸痛2小时,乡镇医院检查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现在正往我院这转运,得马上启动急诊手术!”电话里陶宁超医生的声音带着急意, “好!我15分钟到导管室,你们先做术前准备!”

  披衣、穿鞋、抓上车钥匙,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脚步一盏盏亮了又暗。窗外是过节的城市,路灯杆上国旗飘扬,车轮碾过路面。等我冲进导管室时,陶宁超医生已经在核对病人信息,倪晓晨护士将手术器械车推到了手术台旁。

  手术台上的张先生轻轻地呻吟,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我看向监护仪屏幕,血压80/60mmHg,心率110次/分钟,心律不齐,心电图更触目惊心——ST段墓碑样抬高,典型的急性心梗图形,再晚一步,心肌就会大面积坏死,人可能就救不回来了!“立即手术!”我沉声道。

  谁都知道,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是“刀尖上跳舞”,尤其急性前壁心梗,血管随时可能再闭塞,风险藏在每一个操作细节里。我穿上手术铅衣,十几斤的重量往身上一压,肩膀瞬间沉了半截,套上无菌手术服,走进手术台。

  “张先生,别慌,现在要做血管穿刺,可能会有点酸胀,忍一下,我们很快就能帮你通开血管。”我一边轻声安抚,一边拿过穿刺针——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DSA屏幕,穿刺、置鞘管、推造影剂,当左右冠状动脉的影像清晰显现在屏幕上时,我心里更有数了:前降支近段近乎完全闭塞,这就是导致他胸痛的“罪犯血管”。

  导丝要慢慢送,不能碰破血管壁;微导管要精准对接,差一毫米都不行。我握着器械的手没敢有丝毫晃动,每推进一厘米,都要确认导丝位置是否准确。“再慢一点,调整角度……”我低声跟陶宁超医生沟通,屏幕上的导丝终于一点点穿过闭塞段。“通了!”当造影剂顺利流过前降支,屏幕上重新出现完整的血管影像时,我悬着的心才稍稍落地——从穿刺到开通血管,只用了15分钟。

  图片

  “病人说不怎么疼了!”倪晓晨护士的声音带着欣喜。我抬头看监护仪,张先生的血压慢慢升了上来,心率也趋于平稳。从他进导管室到手术结束,40分钟,没人敢分半点心,直到确认心肌供血恢复正常,我们才松了口气。

  走出导管室,等在门口的张先生妻子,拉着我的手不停道谢。“本职工作,这次送医及时,开通血管顺利,心脏损伤对心功能影响不大,预计5天左右就能出院,后续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我安慰她,刚才强撑的疲乏就涌了上来,回头望了眼还亮着灯的导管室,心里却踏实得很——44岁的张先生,是这个家的顶梁柱,过节的时候,别人盼着团圆,我们盼着每一个病人都能保持健康。

  市民过节,我们为生命站岗,在于宗良主任的统筹指挥下,我们科室与其它科室一样,事先已做好假日应急救治的充分准备。安排资深医生轮流值守随时应对急诊患者,介入团队配备好手术医生、护士和技师,组成快速响应小组,24小时响应,负责紧急手术。国庆中秋8天假期,心血管内科共完成28例冠心病介入手术,每天服务住院患者约56位(其中CCU16位),为160多位院内外患者进行会诊。这一群“心上人”,这一份“医路微光”,只为守护万家团圆。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