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充沛期,路边草地常常长出大片蘑菇,误食毒蘑菇将至中毒,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提醒:路边野蘑菇,不要采,不能吃!
采食毒蘑菇
不久前,高先生见路边长的蘑菇白白胖胖一大片,伞盖圆润,散发着诱人的鲜香。这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美丽陷阱”,高先生采摘带回家做为晚餐食用。
他此前并无采摘蘑菇的经验,不能准确识别有毒蘑菇,一顿鲜美蘑菇下肚,2小时后突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进而出现头晕、视物模糊。
高先生料想可能与野蘑菇有关,带着吃剩下的蘑菇,紧忙赶到昆山市一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
中毒致生命危险
很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菌外观特征相似,容易被误采误食而导致中毒。其毒素成分各异,中毒症状也不尽相同。经过检查,高先生确实是因误食毒蘑菇致中毒。
高先生采摘的蘑菇有“蘑菇毒王”之称,又称“ICU菇”,其毒素能在短短数小时内摧毁人体器官,病死率高达80%。
高先生被紧急送入重症医学科(ICU)治疗,通过血液净化、胃肠道对症处理、维持内环境稳定、 保肝等一系列治疗。经过72小时的生死鏖战,高先生的肝酶指标终于回落,神志逐渐清醒,病情开始好转。
在回忆误食毒蘑菇的经历,高先生苦不堪言,直言以后再也不敢随意采摘路边的蘑菇了。
1.毒蘑菇中毒有哪些症状?
毒蘑菇中毒类型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
中毒事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最为常见,而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是主要致死类型。
一旦中毒,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死亡。
2.怀疑自己蘑菇中毒了怎么办?
尽快就医
野生菌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尽快就医。
注意:一起食用过野生菌的人,无论是否出现中毒症状,都应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及时催吐
可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并催吐,以减少毒素吸收。若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保留样本
就医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菌食用史。最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菌或照片,以便医生确定种类,判断预后。
警惕“假愈期”
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在临床上存在“假愈期”,即患者在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虽自我感觉已“康复”,但此时体内已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野蘑菇毒性难以靠肉眼分辨,不采不食最安全!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