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医院文化

与您共享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与您共享

中医夏季养生纠错指南 | e医真相第45期

发布时间:2025-07-05来源:

  图片

  真相:

  中医确实重视出汗排邪,但强调 “适度” 和 “因人而异”。三伏天自然环境阳气盛、人体毛孔开泄,过度汗蒸(尤其是长时间、高温) 如同“竭泽而渔”。

  危害:

  气随津脱:

  大汗淋漓会严重耗伤人体宝贵的津液和阳气(气随津脱),导致乏力、心慌、口干舌燥、甚至虚脱。尤其不适合气虚、阴虚体质者。

  腠理不固:

  大汗后毛孔大开,此时若再吹冷风空调,寒湿邪气极易长驱直入,易招致感冒、关节痛。

  扰乱心神:

  高温易导致心烦意乱、失眠,违背夏季“养心”的原则。

  正确做法:

  自然微微出汗为佳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温和运动(如太极拳、散步),让身体自然出微汗即可。

  及时补充体液

  出汗后及时补充液体,少量多次,避免冷饮。可适当饮用酸梅汤(生津止渴)或西洋参麦冬茶(益气养阴)。

  图片

  真相: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主要针对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老慢支、鼻炎、关节炎、怕冷、易腹泻等)。但它绝非万能,更非人人适用。

  危害:

  火上浇油

  对于实热证、阴虚火旺体质(如正在发烧、皮肤易长痘红肿)的人,三伏贴的温热药性如同“火上浇油”,会加重症状。

  皮肤损伤

  贴敷时间过长、皮肤敏感者,可能出现严重水泡、灼伤、感染。

  正确做法:

  先辨证

  务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判断是否属于“冬病”,体质是否适合贴敷。

  遵医嘱

  严格按医嘱选择穴位、控制贴敷时间(通常成人2-4小时,儿童更短)。

  观察反应

  贴敷后如出现明显刺痛、瘙痒、水泡等不适,应立即取下,必要时就医。皮肤破损、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禁忌。

  图片

  真相:

  绿豆汤性味甘寒,确实是夏季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佳品。但“祛湿”并非其强项,且并非人人皆宜、多多益善。

  危害:

  损伤脾胃阳气

  绿豆性寒,过量饮用尤其是冰镇绿豆汤,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或加重胃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脾胃虚寒、阳虚体质者更不适宜。

  药效冲突

  正在服用温补类中药(如人参、黄芪、附子等)时,绿豆可能降低其药效。

  不解“真湿”

  夏季湿气重,但湿分“寒湿”“湿热”。绿豆主要解“暑热”,对于“寒湿”(舌苔白腻、怕冷、腹泻)效果不佳,甚至加重。

  正确做法:

  适量饮用

  常温或微温饮用,每天1-2小碗即可,避免冰镇。

  分清体质

  脾胃虚寒者少喝或不喝;湿热体质者可适量饮用(可加薏米增强祛湿)。

  搭配食用

  煮绿豆汤时加几片生姜或陈皮,可中和其寒性,保护脾胃。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