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茧园,前世名园;昆山第一人民医院,今世名院。
一所私家园林竟然如此巧合地与一家公立医院完美结合,我看这样的例子应该不多。昆山第一人民医院当之无愧。
四百多年前,邑人叶奕苞在《半茧园十叟图诗序》中记述了“茧”字命名深意:“先大夫名园曰茧,苞请其说,则曰:‘茧,蚕衣也。蚕之功,衣被天下,非作苦休息于茧中,无以竟其用。’……”虽然叶氏出发点是以茧自喻,希望子孙能勤勉吃苦修心养性,但冥冥之中却也注定这方天地必将有益于人民大众。蚕茧抽丝,可以“衣被天下”。同样,济世救人也可以“医被天下”造福百姓。
我是一名新昆山人。定居昆山后,远在老家的父母也随我来到这座江南名城。父母年纪大了,求医问诊自然少不了到昆山第一人民医院。记得2020年初,正是“新冠“病毒肆虐之时,母亲足疾,无法继续去上海接受护理。尽管那边医院温馨提示了我们如何在家中换药护理,但对于我们来说,仍然百般焦虑、寝食难安,“怎么清理伤口?””如果化脓怎么办?“妻子当机立断,“上人民医院!”“临时转院,人家能给护理吗?”我一脸疑惑。“喂,是护理科吗……”妻子已经拨打电话开始咨询了。很快,一切问妥,可以去护理。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谢天谢地,昆山这边医院真行!”我心里暗暗感激。
车子开到了一院门口,只见测体温的队伍,长长的延伸到路边。妻去停车,我搀扶母亲坐上轮椅。正当我吃力地推着轮椅上台阶时,一位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跑上前来,帮我把轮椅一起抬到大厅门口,隔着厚厚的护面罩,她问我“有预约吗?”我点点头。“来,走这边,我先给你们测下体温。”“滴滴”两声,体温正常。她护送着我们进了大厅。“从那边坐电梯啊。”她用手一指,随后又匆匆跑出大厅。
给母亲护理的是一位中年护士。她小心地剪开纱布,慢慢地打开,“哎呦,有点化脓啊。来,阿姨,您躺床上吧,我给你清洗一下。”说着她轻轻地蘸上酒精为母亲擦拭伤口,不时地又用镊子将粘连的纱布屑揭掉。最后,敷上药,仔细地包扎好,“最好是隔天来清理一次,回去多晒晒太阳啊。”她一面收拾,一面叮嘱我们。推着母亲离开时,我无意中瞥见她拽下口罩,猛喝两口水。后来,母亲感慨“碰上这么大的疫情,要不是人民医院帮咱护理,我的脚都不知道好的了好不了。” 是啊,正是这些白衣天使的默默奉献,才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医者仁心“的真谛。
去年,我父亲做手术也是到人民医院做的。虽然,医院已搬迁到东边新址,离家有点远了,但它的服务质量却并没有下降。反而是环境更好了、效率更高了。当我们进入大门,看见宽敞的就医大厅内人头攒动,旭日的阳光正透过明亮的窗户射进来,照在每个人身上,亮亮的,暖暖的。我想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也一定像我们一样,内心中充满了阳光与幸福。
后来看了院志,了解到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还叫“广仁医院”。2025年又恰逢其百年华诞,我由衷地感到激动。从“半茧园”到“广仁医院”再到今天的“昆山第一人民医院”,虽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世事沧桑,但其办院宗旨却从未磨灭,反而是这种永恒的医道精神--广济苍生,仁泽天下”,在我们伟大祖国昂首阔步的征程中愈发显得熠熠生辉了!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