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报道“创生命奇迹!市一医院ECMO团队成功救治溺水患者”。
一位朱女士“溺水伴神志不清5小时”,经过医院ECMO团队、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专科共同救治后转危为安。目前朱女士神志清醒,能够下床活动,跟同伴能够准确无误的交流。
朱女士清醒后,得知自己“昏睡了8天”,连忙问丈夫李先生:“这8天,你是怎么度过的?”李先生瞬间哽噎。
他想了想还是说:“不敢再想了。”
ECMO被称为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据介绍,朱女士在接受气管插管后,呼吸机并不能帮助朱女士进行呼吸,呼吸机100%氧浓度支持下血氧饱和度不足80%(正常值>96%),并且持续下降。
回忆急诊抢救团队提出可以进行ECMO救治时,李先生说:“从他们跟我的交流,我能看到他们是真诚地想救我妻子。我看到妻子已经不能动了,我整个人都是懵的。他们跟我分析病情,我相信他们是专业的。”
事实上,医院在启动ECMO团队时,小组成员立即统筹安排抢救工作,一方面对患者进行了系统地病情评估,另一方面着手ECMO的上机准备工作。最终于45分钟内完成上机,为朱女士后续的抢救工作赢得时间。
在朱女士的救治过程中,重症医学科团队对一次携带ECMO外出CT检查的经历深有感触。ECMO患者转运CT检查,说明病情还有很多不确定性,CT检查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转运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是极高的,虽然困难重重,但重症医学科团队必须克服。团队必须携带所有急抢救仪器、抢救药物和监护设备,一旦发生紧急病情变化,医护们必须迅速判断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经过ECMO团队和重症医学科不间断地努力,朱女士在8天后成功撤机。“真的很感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先生激动地说。
李先生回忆近半个月的时间,反复提及倪春华、蔡福良、赵瑾等多位医生,感谢他们日夜的坚守与陪伴。“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遇见他们,我不知道会面临什么……”
(左起:蔡福良、郭志强、袁华、彭媛、杨润、李发俊)
昆山市一医院ECMO团队的核心成员由重症医学科和急诊医学科人员组成,是一个与死神赛跑、屡屡创造生命奇迹的勇士团队,今年共完成ECMO救治7例,最快上机时间45分钟。
ECMO团队的8位核心成员
袁华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
中共党员
ECMO技术是一项领先的救治技术,对危重症患者疾病救治方面尤其对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对医院乃至于整个昆山区域内危重症患者救治技术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彭媛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中共党员
决定为患者使用ECMO机器并顺利上机不是难题,让患者有质量的活着是我们团队努力的方向。筑起昆山市民最后一道强有力的防线,是我们团队努力的最强动力!
蔡福良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农工党党员
为每一位ECMO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一路走来,我们初心不改,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
倪春华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中共党员
ECMO并不是“救命神器”,而是“救命利器”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最佳的措施,需要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共同保驾护航,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李发俊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群众
在ECMO应用期间,往往需要联合IABP或者CRRT等多个脏器支持仪器的使用,对每一位参与诊疗的医护人员都是极大的挑战。敬畏生命,静等花开。
郭志强 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
中共党员
在救治过程中,让我觉得生命如此单薄,需要我们精心定制每一个救治环节。
杨润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
中共党员
并不是每一次的全力以赴都有完美的结局,但是E路有我,全力为一个个生命带去曙光,重拾幸福家庭。
冯秋鹏 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
中共党员
每一位ECMO患者的救治过程,对我们团队而言都是一次坚守与挑战,但在患者苏醒的那一刻所有的艰辛都烟消云散。
目前,ECMO是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支持手段。昆山市一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护团队有了这样的“高质量技术”的加持,尽最大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争取抓住每一个希望,为区域人民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