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科研教学

科研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平台

临床实验研究中心简介

发布时间:2024-03-27来源:

  临床实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1年,下辖基础科研服务平台、精准医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员8人,研究系列3人,技术系列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

图2.png

  临床实验研究中心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成为医院医学应用基础研究的实验平台,为全院各科室学科建设提供学术支撑与技术服务,协同打造学术优势学科。同时成为医院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的转化中心,建设并完善转化医学的研究体系与机制,为医院临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苏州市卫健委专家组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个人防护、严格遵从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的生物安全情况进行了现场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达到了备案标准,并颁发了备案合格证书。

1.png



  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将秉承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原则与要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质量与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三级指标为评价标准,在注重效益的前提下,兼顾基础性、先导性与临床特点,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汇聚人才、把握重点、凝练方向,扩大投入、增加产出,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硬件平台、技术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大力弘扬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献身精神,力争于短期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成为昆山市医学科研实验室的典范,并最终成为可集成先进性、关键性、原创性科学技术能力,具备开展先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持续提升的优秀实验室。


基础科研服务平台

  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包含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纳米医学四个平台。

  *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平台

  可开展的技术包括:核酸与蛋白检测的技术,如RT-PCR、real time -PCR、Western-blot技术、分子克隆技术、表观遗传学研究技术等;

1.jpg


     *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

  可开展各类组织细胞的常规培养、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常规检测技术、流式细胞检测等技术;

5.jpg


  *组织病理学研究平台

  可开展细胞与组织的常规组织学检测与观察技术、免疫化学检测技术、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等;



2.jpg



  *纳米医学平台

  可开展生物样品及试剂的冻干、水凝胶的制备、磁性纳米材料的制作等。

3.jpg


  *其他重要仪器

4.jpg



科研服务

  作为一个开放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临床实验研究中心主要为院内各科室的科研课题提供实验场地和技术支持,对研究生进行基本实验技术培训和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组(或科室、研究生)通过统筹分配实验场地在临床实验研究中心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实验室的部分基本仪器设备实行24小时开放,研究生可全天候在中心进行科研实验,最大程度为课题组的实验活动提供便利。

  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在承担全院科研服务与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自身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目前科研方向主要涉及胶质瘤、骨质疏松、慢性肾脏病等基础及临床研究领域,已形成自身学术特色与优势。

 

实验室成果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项;荣获科研获奖2项;在Metabolism、Bioelectrochemistry、Biomaterials Advances、J Catal、Front Bioeng Biotech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0多篇,影响因子5以上的论文10余篇;先后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3次;与优宁维公司等协作(小优课堂)对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技术、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并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教授来院学术指导数十次。

 

展望

  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将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稳扎稳打,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扩展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为医院的腾飞提供坚实保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