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抗“疫”先进人物
日前,经过层层筛选,江苏省人社厅联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奖励决定,给予150名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记功”奖励,我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秦霞榜上有名。
下仅部分截图)
秦霞是一位用心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处处为他人着想。出生于1985年的她是中共党员,护理学硕士,副主任护师,江苏省危重症专科护士,江苏省失禁护理学组员, 2020年2月至今,她驰援武汉坚持战斗在新冠肺炎救治最前线。
自2007年工作以来,她先后在急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工作量繁重、护理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科室磨炼自己成长。工作时她把精力用在病人身上,工作外她把精力用在钻研学术上,用在志愿社区服务上。作为一个80后,她已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2项,主持参与科研课题立项3项,发表核心专业论文10篇,获得医院“五星护士”10次,医院“善行义举榜”诚信服务先进典型1次, 2017年还获得江苏省“百名优秀护士”称号。
· 勇担使命,勤勉于行
秦霞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80后年轻共产党员。可以说,哪里有困难,她就往哪里去!医院为做好护理的应急管理,平日里就组建一支“护理应急队伍”,她就带头主动报名参加。在“禽流感”等突发事件救治中主动作为。当武汉疫情发生后,她又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她说“作为一名党员,责无旁贷,作为一名重症专业护士,职责所在”。她身先士卒、不惧风险,作为江苏援湖北昆山医疗队副队长,带领37名医务工作者冲锋前线,在疫区筑牢一堵防火墙,用生命护佑生命。
她们在抵达武汉不到24小时,就需进入病区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的重症患者的任务。病情就是命令!她做起了“大管家”,及时安顿人员入驻,沟通协调,紧接着就是全盘规划,科学布阵。千条万条,院感防控第一条。她深知首要的是把“感控就是生命”的意识钉在每一个队员的骨子里,她组织昆山医疗队跟着总领队赶到援助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实地查看后,立即组织开展全员的院感培训防护培训。她分组分批一个一个教,一遍一遍示范,最后直到人人考核过关她才放心。无论是工作期间还是在住地,队员们总说“秦霞护士长的眼睛就像“长”在他们身后一样”,她无时无刻不督查保护着每位队员。她因地制宜地实施感控细则,联合院感专家,改进了呼吸机病房布局,将呼吸机位置靠近窗口,空气净化器在床的右侧,形成一个方向的空气流动,减少气溶胶产生。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医疗队为“零感染”。
· 技术过硬,玉汝于成
她们所在的病区是一个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的重症患者病区,她上班时严格监管每一名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她在武汉病房里率先实行病人“三级管理负责制”,即床位护士-分组组长-质控组长负责制,工作职责分明,每个环节皆有管控,有力保障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相关治疗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地落实。由于使用呼吸机,设备多,管路多,工作任务繁重,她作为质控组长和队员深入病房,常常坚持在需要张口呼吸的防护服下,汗湿了又干接着又湿了,但她带着兄弟姐妹们咬牙坚持,每一位重症患者舒适、安全、有效的护理品质得到保障了,她才安心下班。
最近交汇点新闻播报的一则好消息,一名64岁男性新冠肺炎患者从脱机、拔管到重获“新生”故事的背后,倾注了她和团队的全部心血!
· 朴实无华,仁爱于心
秦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她巾帼不让须眉,心向阳光。有一位入院6天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秦霞护士长查房中发现,这一天竟然是患者37岁的生日。她请队员绘制了一张“生日蛋糕”,她请队员绘制了一张“生日蛋糕”卡片,拿着巧克力,带着几个队员,唱着“祝你生日快乐…”走进了病房,患者感动的扶着眼镜,说到:“没想到这种情况下还能有人记得我生日,原谅我流泪了,谢谢你们!”
一位多次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多次有血便,身边也没家人,她就一边安慰病人“不用害怕”,一边耐心细致的为病人擦拭干净,并换上清洁的护理垫和床单,尽可能让患者舒适一下,看似简单操作,却几乎需要耗尽全部的力气。病人无法言语,她总是细心的查看,及时发现,及时换干净。在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切开护理防止并发症对患者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但对医护人员来说,却是被感染风险最大的护理操作。她说,“进了病房,就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她多次查看患者切开处的渗血情况,查看呼吸机运转情况,指导护士进行精细化管理,及时跟医疗工作组专家汇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能稳住生命体征,医护紧密配合,抢救成功,她们团队得到了同济医院院区同仁的点赞。
还记得有位37床的老奶奶,因体型消瘦,静脉条件差,护士都是带着防护面屏和三层手套,留置针穿刺是一个难题,老奶奶说“我这平时也不好打,你们不容易,尽管打”。秦霞就说:“奶奶我来试试!”她一边耐心的找血管,一边是护目镜下滴着汗水,结果一针就成功,老人家给她竖起来大拇指!
还有个一家三口都确诊新冠肺炎,爸爸妈妈先后出院了,只留下一个16岁的孩子仍在病房接受治疗。男孩儿在妈妈出院后,情绪变得非常低落,秦霞护士长每天上班都要去床边鼓励他,在交接班中特别说明男孩儿的心理状况,嘱咐队友们随时关注他的情绪变化。就这样,男孩儿在一群医护精心的呵护下,缺氧症状逐渐缓解、病情趋于平稳、心情也慢慢开朗起来。在出院时,男孩给秦霞留下了一封感谢信,说“我以后要去苏州,一定要去昆山!我想要去看看你们,去看看你们不戴口罩的样子……”
她瘦弱的身躯,却始终展现无限的战斗力。她带领团队耐心照顾患者,做生活护理,不厌其烦。有一位眼睛看不见的老人,她们便成为老人的眼、老人的手和拐杖。每天细心地喂饭、喂药,翻身,精心护理。老人说“你们就是我最亲的人!”
秦霞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护士,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折射自己全部的光芒温暖他人的心房。她讷于言敏于行,以“有我”中担当,在“无我”境界中发扬救死扶伤的高尚境界和人道主义精神。
服务热线: 0512-57559009
母婴热线: 0512-57026117
东部新院区:昆山市前进东路566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3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14019617号